《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指出:“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加強工作指導,強化資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給,做好協同配合,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合力”。2021年以來,河南省唐河縣有效整合各行各業黨組織力量,推行四種聯建發展模式,推動村(社區)、機關、企業、社會等各領域黨組織互聯共建,通過跨村聯建、連片發展,實現了脫貧成果有效鞏固,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推行“鏈條鏈接”模式,助力產業發展。依托產業鏈、項目鏈、服務鏈、惠民鏈等中心工作鏈,成立聯合黨組織,把黨組織建在工作鏈上,以黨建鏈串起工作鏈,實現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聯動效應。以濱河街道王莊村為核心,整合周邊的謝沖、果園、王營、李崗頂等9個村級黨組織,成立紅薯產業園聯合黨委,下設種植、技術服務、信息及營銷服務、勞務服務和綜合協調等5個聯合黨支部,籌建紅薯產業園科創中心,推動聯合黨組織“上產業鏈”“進合作社”“入種植基地”,形成了集紅薯育苗、種植、儲藏、“三粉”加工、線上線下交易于一體的紅薯產業鏈,輻射周邊4個鄉鎮規模種植紅薯5萬畝,帶動轄區內215戶652人脫貧致富,打造出年產值超億元的紅薯產業“航空母艦”。目前,全縣圍繞鏈條鏈接共建立聯合黨委(黨支部)38個,極大地促進了產業發展和項目見效。
推行“優勢疊加”模式,引領“三變改革”。一方面,突出“強強聯合”。把相鄰區域內優勢比較明顯的村進行整合,建立聯合黨組織,共同推動“三變改革”,產生優勢疊加效應。桐寨鋪鎮發揮田園綜合體優勢,以新莊村為中心,融合周邊條件較好的李營寨、闞莊等5個村委,成立“艾蓮小鎮”聯合黨委,下設土地經營、勞務服務、大艾產業、蓮藕產業、旅游服務5個聯合黨支部。大艾產業聯合黨支部引導南陽大艾公司流轉土地2600畝種植優質艾草,建成占地2000平米的艾倉儲基地,占地1000平米的艾絨加工車間,艾包艾條等產品加工車間2座,艾產品體驗館1座。蓮藕產業聯合黨支部引導福田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蓮藕3300畝,建成100畝蓮海觀光園和近千平米的荷葉茶車間。旅游服務聯合黨支部招引田園綜合體項目方投資1.2億元,興建了福星水寨,初步建成集艾草和蓮藕種植、加工、銷售觀光旅游于一體的艾蓮小鎮,著力打造宛唐一體化“橋頭堡”。畢店鎮以豫鄂邊省委書記張星江烈士的故鄉--張心一村為核心,整合周邊條件較好的夏莊、靳崗、沙河鋪等7個村委,以及縣鄉有關職能部門、龍頭企業,成立蟠桃小鎮聯合黨委,下設土地流轉、技術指導、務工就業、紅色旅游7個聯合黨支部,采取“支部+企業+農戶”的方式,引入臻純、臻農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3.6萬畝,種植油蟠桃1.2萬畝,帶來1000個就業崗位,拉動了油蟠桃產業的發展。同時,整合轄區內張星江紀念館、張星江故居、后杜樓民俗文化、廻龍寺遺址、溪牧園林等資源,著力打造集紅色文化游、美麗鄉村游、果蔬采摘游于一體的田園休閑游。
另一方面,突出“以強帶弱”。以基礎條件好、示范帶動能力強的村為“中心村”,吸納周邊相對較弱的村組建黨建聯合體,通過組織聯結、“三變”共抓、資源共享、難題共解等形式,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合力共進的良好局面。桐河鄉圍繞鄉村振興,以全國文明村李司莊為中心,整合劉伙、年莊等6個村委,成立李司莊中心村鄉村振興聯合黨委,下設“三變改革”、產企融合、蔬菜種植等7個聯合黨支部。為促成寧夏鑫茂祥科技有限公司在該區域的5000畝供港澳有機苔菜種植基地項目,“三變改革”聯合黨支部充分發揮作用,為該企業建成冷庫2座,成立微服務黨小組,有針對性地化解矛盾問題8個,最終成功流轉李司莊村土地3800畝、劉伙村土地1250畝,確保了項目順利落地。
推行“跨域抱團”模式,服務重大項目。聚焦生態文明建設、“三農”等重大工作專項,創新組織設置和黨建嵌入引領方式,建立跨地域聯合黨組織,撬動多方資源,整合多方力量,助推重大項目順利開展。在石柱山AAAA級景區創建進程中,由唐河縣文廣旅局牽頭馬振撫鎮、祁儀鎮和景區內的12個行政村,成立石柱山景區聯合黨委,加大招商力度,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開發,攜手打造集山水游、觀光游、紅色游、民俗游等于一體的九龍湖--石柱山旅游精品旅游線路,增加了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在沿唐河經濟帶建設中,以建設臨港經濟區、糧食物流園和3個碼頭為重點,整合沿線的源潭鎮、城郊鄉、郭灘鎮等7個鄉鎮和國土、農業、水利等10多個職能部門,成立沿唐河經濟帶聯合黨委,加快征地拆遷、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和沿河經濟帶產業結構調整,為打造萬里茶道重要節點港口城市、融入漢江經濟帶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推行“要素聚集”模式,促進供需對接。針對發展需求,細分發展要素,搭建供需平臺,采取“銀+地”“銀+企”“村+企”“政+企”等形式,建立跨行業、跨領域聯合黨組織,推動銀地、銀企、村企、政企聯建,實現土地、人力、資金、技術、市場等要素串聯對接、資源共享。在加強銀地合作上,縣委與農發行南陽市分行黨委攜手,成立銀地聯合黨委,下設綜合協調、項目推進、政策法規3個聯合黨支部,聚焦大別山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合力推進項目的包裝謀劃、上報審批和組織實施。現已審批貸款7億元,發放貸款1.5億元,用于支持城郊鄉、畢店鎮等19個鄉鎮燃氣利用工程和226個行政村基礎設施升級改造,鋪設了燃氣管網,硬化了道路、污水排放管渠,配套了無害化公廁、垃圾收集清運點、路燈等相關設施。同時,總投資70億元的唐河縣職業教育中心、標準化廠房等5個PPP項目已經落地,正有序組織實施,搭起了銀地聯建助推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的新平臺。(記者 李向東 通訊員張朝甫 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