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引領富起來、宜居鄉村美起來、城鄉融合優起來……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安徽省廬江縣近年來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強化創新引領,奏出鄉村振興“最強音”,讓農民嘗到了幸福生活的甜頭。
農旅融合唱響“致富曲”
廬江注重抓好主導產業基地建設,引進10余個億元以上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利用產業扶貧等發展資金,支持村集體、農民合作社等改善生產設備,發展初級加工。吳俊是郭河鎮南圩村的蔬菜種植大戶,2021年在農業部門指導下,引進良種種植500多畝韭菜。他積極發展“商超+合作社+基地”訂單直銷直配模式,與多家大型商超合作,綠色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畝均效益8000多元。
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廬江推進實施現代農業“510”產業提升工程,建成稻蝦綜合種養、綠色蔬菜瓜果等五大主導產業基地95.6萬畝。縣農業部門推進實施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鏈。
在農產品銷售上,廬江縣推進實施農產品出村進城、電子商務提升工程,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完善涉農流通體系。全縣各類訂單農業基地面積12萬畝,訂單銷售農產品7萬噸。廬江縣積極實施金融創新服務,培育“勸耕貸”金融支農品牌,暢通資金鏈,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廬江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吳晨陽說:“通過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暢通資金鏈,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提質增效,為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廬江縣農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0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萬元,連續十年跨千元增長,年均增幅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1.05個百分點。
在做大農業產業發展的同時,廬江縣進一步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唱響“鄉村旅游到廬江”品牌,著力打造全域旅游促進鄉村振興新樣板,推動旅游業尤其是鄉村休閑旅游業不斷發展。廬江縣冶父山鎮冶父山社區黨委第一書記劉春青介紹:“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我們對這里的土地進行了流轉,房屋進行了收儲,打造‘鳳凰谷里’景區。現在農民變市民、山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群眾的獲得感是滿滿當當的。”
整治環境奏響“和諧曲”
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廬江縣圍繞“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目標,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為抓手,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全面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十四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全力打造大美廬江。
廬江縣委、縣政府制定了《廬江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成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牽頭組織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2019年以來,累計投入專項資金3.53億元,整合涉農項目資金9.812億元,發行政府非標債8億元,社會捐助及群眾自籌資金1.955億元,均用于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廬江縣投資3500萬元,打造民宿綜合體“云里安凹”。利用萬山鎮長沖村安凹村民組內現有的13戶閑置農房(宅基地),在依托鄉村肌理風貌,結合農村生活方式,采用美學表現手法,運用鄉土建筑元素的基礎上,歷時一年,建成了原生態的鄉愁之地“云里安凹”,并投入運營。云里安凹民宿可實現多產融合,促進農民增收。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云里安凹”僅是廬江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目前,廬江全縣已建成131個省市美麗鄉村中心村,創建了19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7個省級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其中湯池鎮獲全國“美麗宜居小鎮”,果樹中心村獲“全國文明村鎮”、入選第一批安徽省傳統村落名錄、進入全國美麗鄉村試點村,三沖村獲2017年度全國環境整治示范村,柯坦鎮獲國家級生態鄉鎮。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先后獲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全國生態建設示范縣、中國最美鄉村休閑旅游名縣。
辦好實事奏響“幸福曲”
在白湖鎮吳渡村,隨處可以看到整潔的村容村貌、精美的墻體標語和淳樸的鄉風民風。這是當地通過村規民約,以及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村民議事會“一約四會”載體,培育農村新風尚,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質,轉變思想觀念取得的成效。
廬江縣把移風易俗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制定移風易俗倡導標準,建立縣、鎮、村三級文明實踐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伍,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農村推動形成新風尚,讓鄉風民風美起來。
“家門口”的民生工程,正在繪就鄉村振興新景色。家住廬城鎮方店社區望湖城小區居民張悅,不久前還在為孩子到哪里上幼兒園而糾結,自縣里幼兒教育集團望湖城幼兒園設在她家家門口后,她喜上眉梢。近年來,廬江縣持續推進民生工程實施,用民生工程補齊民生短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2021年,全縣投入24.9億元,實施30項民生工程。
“我們實施民生工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辦好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為推動鄉村振興、建設幸福美好廬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廬江縣財政局民生辦主任李長根表示。全縣200多支鄉村振興工作隊穿上紅馬甲,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溫暖民心,辦好實事,奏出鄉村振興的“幸福曲”。
如今,山清水秀的環境、干凈整潔的村莊、安居樂業的群眾、明禮向善的新風氣,見證著廬江廣大鄉村的蝶變,越來越多的村民在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同時,收獲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鄉村振興中,我們要發揮好廬江的好山好水好生態,發揮好整治好的人居環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廬江縣委書記許華為表示,將用好用足鄉村振興政策,狠抓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全力助推現代化新廬江建設發展。(記者 吳昊 通訊員 張晶晶 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