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探索“水稻+ ”發展思路,全力推動稻漁、稻鴨、稻蛙等產業蓬勃發展。
立春以后的川北鄉村萬物復蘇,山林間一片生機勃勃。位于磨灘鎮佛巖村的四川科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里,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員正加緊皮蛋的趕制。
四川科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技術員王承斌介紹:“現在我手里的這個皮蛋,已經松花叢生,賣相非常好。吃起來絲滑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據了解,磨灘皮蛋有著30余年歷史,村民們所養殖的鴨苗多為放養,以玉米、稻谷為食,這樣不僅能保證皮蛋的嫩滑口感和優良品質,也能為村民們帶來不菲的收入,提升當地居民幸福感。
近年來,磨灘鎮圍繞“5+3”特色產業發展體系,充分利用稻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同時引進生產加工企業,有效延長產業鏈條,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磨灘鎮鎮長李道平表示:“通過公司+專合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稻魚、稻蝦、稻蛙、稻鴨綜合種養,做到一田多用、一田多收。2022年,磨灘鎮將在該產業上持續用力,做好技術和產品銷售服務,確保老百姓持續增收。”
2021年,磨灘鎮稻漁綜合種養突破4000畝,產值達1240萬元,人均增收約655元。(記者 戚原 通訊員 朱映江 鄒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