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國企積極拿地
與此同時,部分房企也加大貨值儲備,開始積極拿地。2月16~17日,北京率先打響了2022年集中供地“第一槍”,本輪供地18宗地塊,成交17宗,其中底價成交8宗,以最高報價成交3宗,現場競價成交6宗。相較于去年第三次集中供地高達17%的拍率達,此次北京集中供地僅有1宗地塊流拍。
對于年后土地市場的逐步回暖,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主管彭澧麗表示,年初獲得的地塊有望成為本年內的銷售儲備貨值,因此本次土地出讓結果好于市場預期。
作為北京今年首批集中供地的最大贏家,綠城中國共參與了7宗地塊競爭,最終獲得3宗住宅用地,總成交金額98.4億元。從克而瑞的統計數據來看,今年1~2月綠城中國累計新增土地貨值391.5億元,位居行業首位。
華潤置地則以232.2億元的新增土地貨值排在第二位。
目前,央企國企在土地市場上仍占據主流。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總額同比下降67%。但從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來看,央企國企仍是主力,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
華潤、保利、建發產等央企國企拿地積極,與其資金狀況相對較好有直接關系。
對于2022年全年的土地市場,克而瑞分析認為,今年投資仍將呈現出“強者恒強”的格局,企業拿地積極性將繼續分化,財務穩健、資金充沛的企業仍是土地市場生力軍,發展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地產并購融資加速落地
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中高信用房企合理正常的融資需求也正在逐步得到了滿足與回應,3月1日,碧桂園發布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碧桂園地產發行本金金額為50億元的中期票據已獲準注冊。這是碧桂園首次于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注冊中期票據。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銀行和金融機構采取多重方式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并購融資需求,房企參與收并購的積極性也在逐步提升。中指院報告顯示,近期包括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上海銀行等紛紛宣布為房企收并購提供融資額度,合計金額超過600億元。與此同時,招商蛇口、華潤置地、建發地產等房企先后發行并購主題債券。截至2月末,房企發行并購債融資38.2億元,銀行提供并購貸款融資額度480億元、發行并購債50億元,計劃發行100億元。
如2月17日興業銀行公告稱,根據市場需求和業務發展需要,計劃發行不低于100億元的房地產并購主題債券。2月24日,上海銀行公告稱計劃于近期啟動金融債券發行事宜,并發行30億元房地產項目并購主題債券,募集資金專項用于支持優質房地產企業兼并收購出險和困難的大型房地產企業的優質項目。
在銀行持續發力的背景下,多家房企也先后試水并購債,發行并購相關票據,如招商蛇口、建發集團、華潤置地、華潤萬象生活、大悅城、五礦地產等均發布了相應的并購貸融資計劃。其中,央企國企占據絕對優勢。
具體來看,1月12日,招商蛇口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并購)30億元完成注冊,首期發行25.8億元,其中12.9億元用于償還一筆因收購舊改項目產生的貸款,剩余2.1億元將用于未來符合并購要求的項目,這也是2022年首筆成功發行的行業內并購類票據。
廈門地方國企建發也在2月17日發布公告稱,擬發行2022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并購),基礎發行金額為8億元,上限15.3億元,建發擬安排4.6億元用于并購2個標的項目公司股權,10.7億元用于項目建設。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優質房企特別是有著國資背景的房企對于收并購有天然的優勢,“未來或將有更多優質房地產企業發行并購票據,用于房地產項目的兼并收購,而優質房企的收并購也有對行業整體的平穩健康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優質內容推薦
嚴防!平頂山疾控發布緊急提醒:以下人員立即主動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