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戰略之舉,堅持區級統籌、整體推進,打好“包抓、壓擔、破題”組合拳,繁昌區各級黨組織帶領人民群眾先行先試、敢闖敢為,摸索出村合作社經營法等七條發展路徑,實現了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突破性發展。2021年,繁昌區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3212萬元,村均達43.4萬元;100萬元以上強村5個,50萬元以上強村占比40.5%,30萬元以上占比70%。
村合作社經營法。采取“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村黨組織領辦專業合作社,獲取直接經營收益。通過繁昌區15個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先行先試,帶動3600余名群眾積極參與,集體經濟增收300余萬元。峨山鎮沈弄村黨組織發揮“五個一千畝”產業優勢,注冊成立城東果蔬供銷專業合作社和沈弄村勞務服務專業合作社,統一生產、經營、銷售或提供服務,獲取直接經營收益47萬元。
盤活資產資源法。繁昌區13個區位條件較好的村,對村級所有的閑置、低效使用的集體資產資源,采取資產發包、自主開發等方式盤活,效果較好,集體經濟增收550余萬元,如區財政投入120萬元支持孫村鎮代亭村新建石雕產業園項目,既盤活利用了閑置小學資源,又培育了鄉村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帶動法。全區21個村立足本地特色,培育鄉村產業,打造一村一品,帶動1萬余名群眾創造收益2500余萬元。孫村鎮梅沖村利用低效林建成4000畝白茶基地,村集體通過資源發包、股份合作、勞務創收等方式實現經濟強村目標,帶動6500戶農戶年增收800余萬元。
勞務服務創收法。61個村集體經濟組織,主動承接各類服務類項目,帶動5000余名群眾創造集體經濟收益1200余萬元。平鋪鎮平鋪村承接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專門提供耕、種、防、收托管服務,年增收40余萬元;新港鎮克山村承接秸稈綜合回收利用項目,收儲利用秸稈500噸,為村集體增收7萬元。
村企聯合經營法。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企業開展股份合作經營,成立農業特色公司,帶動1200余名群眾創造集體經濟收益90余萬元,提升農村“三變”改革質量。繁陽鎮缸窯村聯合同福碗粥成立繁榮農業公司,發展稻蝦、稻魚生態種養1750畝,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荻港鎮9個村投資1200萬元入股廊道輸送工程項目,項目建成后預計村均增長30萬元。
飛地抱團經營法。通過股份合作方式,建立跨鎮域、村域的聯合體,共同投資經營。目前,全區共有19個村實施此類方法,集體經濟收入120余萬元。如峨山鎮和平鋪鎮15個村聯合成立平峨倉儲管理有限公司,聘請職業經理人公司化管理,每年增收80余萬元。
美麗經濟轉化法。充分運用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提升三年行動成果,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深挖鄉村文化,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或配套產業,有效經營村莊。目前,全區7個美麗鄉村積極推動配套產業發展,帶動195名群眾創造集體經濟收入100余萬元。如孫村鎮中分村依托紅色資源,精心打造“中分紅色學堂”,年增收30余萬元,帶動26戶農戶發展民宿餐飲;東島村深入挖掘“李氏耕讀文化”和美麗鄉村資源優勢,打造青年旅社、東島文化展館等文旅項目,積極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通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我們感受到,將黨支部的政治優勢、合作社的經濟優勢和群眾能動性充分融合、疊加互補,實現強村富民雙贏。黨支部在帶領群眾一起干、一起闖的過程中,發展經濟有抓手、服務群眾有實力,由弱到強,做實了黨支部領導地位,村莊也逐步呈現出生機與活力,群眾精神面貌和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記者 吳昊 通訊員 操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