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在發展,市場在分化,居住的方式也在輪換。
在當下房地產市場中,有人慨嘆獲客太難,有人卻真正做到了讓產品自帶流量,這或許也是市場的明顯分化。
(資料圖)
前不久,長期在京工作的曾女士就針對自己看中的大平層單位直接空中轉定,入手邕江邊188㎡的大平層讓父母能夠安享晚年。
可以說,當下的改善型物業版圖,由于供應量減少等原因,別墅產品正在不斷從市場釋出,而將別墅的分層空間統一于一個平面中的大平層,則逐漸風靡更多改善型客群,甚至大有席卷之勢。
以2016-2022年(截止到1月底)某一線城市200㎡以上大平層產品的供銷數據而論,從2018年開始,200㎡以上的大平層產品供銷數據呈連年上漲的趨勢,而且成交量更在2021年首次超過了供應量,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但潛藏在數據背后的,是2019到2021年供應端漲幅的明顯下滑,2019年66.95%,2020年13.30%,到2021年,同比漲幅縮減到了5.60%。
最新數據顯示,從全國重點10城新房成交結構來看,今年改善型戶型成交占比逐月上升,截止至2022年6月,成交占比超四成,達到近兩年來的最高水平。其中,舒適型的大平層產品成交更是異軍突起。
大“室”所趨,高凈值人群的置業邏輯
很多人以為選擇大面積單位購房者,是因為家里的核心成員多了?其實更多的,還是來自真實的用戶需求而觸發的。
開頭提及的曾女士在南寧購入的大平層單位,實際上日常居住的只有父母老兩口,但在提及購房理由時,她一語中的:“在土地資源越發珍貴的今天,占據了各類資源的大平層其實才是性價比最高的。生活講究的是舒適感與品質,同類型的大平層,我在北京沒法入手了,但在父母在的城市,還是可以努力的。”
而擁有同樣置業邏輯的吳先生,就也為深圳一個藏山瞰海的大平層由衷打動。對于吳先生來說,能找到一個360°的全景大平層,每個功能空間都能看到梧桐山和大鵬灣海景,即使是在深圳這座靠海的城市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大平層給予業主的純粹私密性,也是很多家庭選擇的理由。“兩梯兩戶雙開門獨立設計,私密性高,景觀和視野都不用和其他人共享。”吳先生告訴我們。
像吳先生這類多次置業買家,他們處事低調,但對于能彰顯自己生活品質的事和物卻往往舍得一擲千萬金。并且有著適當職住距離,回到家中仿佛就與山海融為一體的大平層居住體驗,對于他們來說太重要了。
深圳龍湖天瑯實景圖
選擇大平層的他們,到底在選擇什么?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可能都會認為資金實力不強,在選擇上首先就受制于門檻的剛需置業群體購房難度指數是最大的。但實際情況是,上有老、下有小,已經取得一定社會地位,因品質而追求換房的人是最難滿足的人群。
像本身就居住在惠州金山湖別墅區的陳先生一家,如果換房只能選擇同一個區域,因為生活軌跡已經固定,也不想變來變去了。但早年買入的物業如今已經老舊、物業管理跟不上,別墅住久了,也想換住大平層,起碼不用跑上跑下。但中心區域的產品有限,看了市場的很多產品,最后他選擇了龍湖的天宸原著。
“為了換房,我們基本已經跑完了所有金山湖的項目,但幸運的是,這里比較符合我們的要求。”陳先生講述,選擇大平層不僅是要空間更要細節,“一個客廳空間,有的項目開間只有6米,但這里有7.4米;有的主臥面積只有45-50㎡,但這里能做到50-60㎡。房子住的是舒服,每一個小細節,我們都很重視。”
不僅如此,陳先生也會讓家人了解清楚開發商的品質口碑、物業和園林,“買房就是為了換一種品質生活,當然要面面俱到。”他向我們講述。
大平層單位的熱銷趨勢,其實也暗藏了成熟買家的“小心機”。在梳理客戶的購房意向時,幾乎所有的買家都會提到一點,那就是“純粹性”,大平層擁有其固定的買家群體。已經購入南寧雙瓏原著附近高層項目的劉女士,在看完雙瓏原著的戶型后又馬上出手。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小區的氣質匹配人的氣質,樓盤的氣場對應居住者的氣場。”很多人買房注重的是規模,而一小部分人買房更注重身邊的鄰居。
地產賽道的產品創新與人居變革
在房地產市場越來越分化的當下,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住房消費的升級和大戶型的單位成交占比在提升。
市場在哪里,資源就流向哪里,動力哪里,創新也就在哪里。業內人士指出,與剛需產品在實用性上刮起“龍卷風”在同時進行的是,終極改善的大平層項目正在成為開發商競逐產品的主賽道。
多項針對改善買家的調查報告都指出,一個高品質項目的“自我修養”必然包含外立面這一重要因素。以貌取人不可取,但“以貌取樓”的第一印象卻往往十分重要。
廣州龍湖天奕實景圖
為了還原最佳的景觀觀賞性,市面上的大平層均采用全景玻璃幕墻設計,視野寬闊,立面新穎,如廣州的龍湖·天奕,深圳的龍湖·天瑯,南寧的雙瓏原著,不辜負項目所在自然資源的景觀配套,似乎只有全景玻璃幕墻,能夠毫無保留地展示項目特質。從研發的角度看,樓盤的外立面是建筑和精工的集大成所在,從業主角度看,其實也居住者身份的象征。
此外,大平層產品也讓房企在單一空間范圍內有了大展拳腳的可能。
細心的買家會發現,無論是在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還是宜居城市南寧、惠州等適住型城市,從用家的角度出發打磨產品,超越創新,都使大平層產品在市場上獲客進入良性循環。
南寧龍湖·雙瓏原著實景圖
從最早的LDKG空間,到現在的個性化定制。空間的升級,是升華“家”的溫度需求,LDKG設計溫馨之處在于,創造面對面交流的場景,每個細節都照顧到家庭成員生活習慣,空間通透,愛亦不受阻隔。而X空間的自主設計,是尊重新一代年輕高凈值人群的自主空間設計,如南寧雙瓏原著的無隔斷空間,全屋采用室內無墻設計,讓業主可以用DIY的方式打造屬于自己的沉浸式觀江生活。把房子的設計權還給業主,可以說在當下的市場上很少有開發商做到。
市場分化下的真正保值資產
都說小住宅是投資的,大平層是自住的。其實在市場分化的當下,大平層才是一鍵解鎖“居住+保值+增值”的正確方法。
就如單價決定品質、總價決定圈層的道理一樣。樓市中“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樣一條看似不符合市場規律的選房原則,也是不無道理的。發展商早在定價之初就用專業的法則,為每一套物業的價值定好范圍。開盤時單價貴5000的單位,最后反映到二手市場上,往往也許就是總價要比同一小區的其他房源貴50-100萬成交。
大平層單位占據優質的資源,又擁有強大的產品力,成為市場能穿越周期的一類產品。來自克而瑞的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千萬級大平層單位成交量均逆市逐年上揚。而在價格上,大平層單位不僅單價跑贏大市,以總價計算的升值能力更是遠遠拋開其他類型的產品。
如今,大平層已在成交中異軍突起的大單位通過匠心建筑設計被賦予了“物似主人型”的氣場,園林、公區如業主般儀式感滿滿,空間細節又如一位精致Lady……在如今的地產市場分化下,樓市下半場的購房邏輯已經趨向品質化,對于已經在樓市中身經百戰的改善型購房人群來說,或許他們的終極置業需求,就是一套大平層。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
優質內容推薦
超百畝!拆!東莞對這些違建出手了!8950萬元!三門縣城A03-0401局部地塊出讓 樓面價2387元/平買滿五不唯一和滿五唯一真的稅費差很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