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作為莞深融合東莞南部臨深九鎮之一,東莞唯一身處兩大科學城中間的鎮街,黃江的產城融合項目正在加速布局。率先落地的天集磁海產業園區工程建設已經進入尾聲,一批國家高新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紛紛簽約落地。星河集團、鴻榮源先后重倉黃江,項目均取得實質性進展。
(相關資料圖)
產業+居住+教育
星河集團超19億重倉黃江
8月5日,東莞市公共資源交易網顯示,星河集團以19.0494億元成功摘得黃江鎮大冚村人工智能小鎮更新單元一、四兩宗舊改地塊,總占地面積超21萬㎡,將打造莞深科創新城,并規劃居住建面超29萬㎡,配建幼兒園+初中+道路交通。
其中,大冚村人工智能小鎮傳統產業類更新單元(單元四)總用地77814㎡,其中拆除重建的面積67029㎡。本單元為傳統產業類項目,總建面251712㎡;無集中貢獻公共設施要求。
此外,大冚村人工智能小鎮居住類更新單元(單元一)位于黃江鎮大冚村,單元范圍北至風湖路、南至豐源路、東至規劃縱四路及規劃縱五路、西至東龍路,單元面積為132244㎡,拆除重建面積為121876㎡。更新改造后地塊規劃用途為純居住用地,根據規劃,重建后居住建筑總量可達292500㎡。無償配建公共設施:12班幼兒園1所、42班初中1所,拓寬東龍路。
“雙科學城”間再現產業新城
產城融合項目不斷拓展
黃江鎮大冚人工智能小鎮單元(莞深科創新城·黃江大冚)是2021年底公布的第一批“頭雁計劃”項目。項目范圍約1665畝,計劃分兩期改造,其中一期五個更新單元改造范圍約1110畝。此次摘得的是其中啟動區一、四單元面積約315畝。
項目依托松山湖科學城和光明科學城的原始創新優勢,將全力推進軍轉民技術及新興產業技術轉化,打造莞深科創新城。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500億元,運營成熟后,產業年度產值超200億元,年度稅收超15億元,入駐企業超800家,引進科技人才超30000人。
通過星河集團與黃江鎮“政企聯動”成立產業招商公司的模式,該項目已成功引進世界500強——央企航天科工下屬企業航天電器入駐,在大冚建設航天電器華南智能制造總部基地,整合其在深圳等地的4家工廠,并新成立2家研發中心。此外,還將配套建設南京師范大學附屬黃江星河中學。
此外,127萬㎡的黃江雞啼崗城市更新項目,日前正式投資備案。項目由鴻榮源建設,總投資達430億元,建筑總量為238.88萬㎡,其中產業建筑量達43.55萬㎡、居住建筑量達172.60萬㎡、商業建筑量達22.74萬㎡。
業內巨頭看好黃江
產業能級和城市品質將迎躍升
黃江為業內巨頭紛紛看好,作為國內領先的產城人文生態運營商,天集產城前瞻布局“雙科學城”,在莞深雙科學城中軸線上“新C位”黃江落子東莞首個項目——天集·磁海產業園。
這座規劃總建面約173萬方的產業新城,將在“雙科學城”之間架起“鵲橋”,打通“技術研發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全新賽道,打造東莞產業的源頭創新高地、莞深深度融合示范樣本、雙科學城中試成果轉化基地。
目前,東莞天集·磁海園區工程建設已經進入最后尾聲,項目招商如火如荼,一批國家高新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紛紛簽約落地。天集·磁海園區將繼續完善園區運營和服務企業能力,打造大灣區“科技創新+先進制造”融合發展的樣本。
俯瞰大灣區,融研發、轉化、制造為一體的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正快速打通,莞深創新布局正加快形成。在莞深交界處,光明科學城和松山湖科學城南北相望。猶如兩大創新磁極,“雙科學城”強力集聚形成大科學裝置帶動的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2024年東莞軌道1號線的開通將串聯起兩大科學裝置,加快莞深交流融合。
作為莞深融合東莞南部臨深九鎮之一,東莞唯一身處兩大科學城中間的鎮街,黃江在莞深融合提速和雙科學城崛起的背景下,已然晉級莞深雙科學城中軸線上“新C位”。根據規劃,黃江將攜手松山湖科學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試驗證和成果轉化基地。隨著天集磁海、星河集團、鴻榮源等越來越多產城融合項目邁出實質性的建設步伐,黃江的產業能級和城市品質必將迎來躍升。
來源:寫意黃江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