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天干太嚴重了,村里組織灌溉和噴灑,最大化減少了我家的損失。”8月8日上午,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牛首鎮上堰村農業種植大戶劉海峰正在田間抽水抗旱,他家的6畝花生大田慢慢得到河水滋潤,上堰村科學調度灌溉用水,解決了他家旱地無水可用的燃眉之急。
8月以來,連續高溫橙色預警,樊城氣溫上升至38℃以上,局部達39℃以上。加之數月降雨量偏少,導致部分自然村出現河塘干涸、大面積農作物干旱枯死現象。
當天上午,上堰村二組水稻田地,幾位頭戴草帽,衣服濕透的村民正在抓緊調試設備、安裝水管,從附近堰塘抽水灌溉。據上堰村委會黨支部書記吳朦介紹,上堰村有大小30多個堰塘,村里科學優化配置現有抗旱水源,讓水資源發揮最大抗旱效益,確保480多戶,9000多畝農田正常用水。
正值大秋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為確保大秋作物正常生長,降低高溫干旱帶來的影響,樊城區積極應“烤”,從廣大農戶最急切的需求著手,精心組織籌劃,加強抗旱科學調度,強化農作物分類指導,確保農業生產用水所需,農作物災害損失降到最低。一方面針對水稻孕穗期,指導村民保持田間5-8cm水層,調節田間小氣候的同時,結合防治病蟲害,做好葉面噴肥,增強植株耐旱性,確保正常結實率。另一方面,針對夏玉米吐絲期出現葉黃造成干旱絕產地塊現象,組織村民對玉米秸稈及時青貯,及時改種速生蔬菜,有效降低災害損失。
“進入8月,我們及時下發了《大秋作物抗旱技術指導意見》,引導廣大村民積極行動開展抗旱保秋工作,結合不同地塊的墑情,進行科學合理的灌溉。”牛首鎮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陳富華介紹說:“我們農技員下到田間,指導村民采取中耕除草、去除無效株、噴施微量營養元素、抗旱劑等綜合補救措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和抗旱能力,取到了一定效果。”(記者 余惠玲 通訊員 王曉麗 張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