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說到公攤的由來,就不得不提兩位大咖,一個是香港霍家的霍英東先生,另外一人同樣是來自香港的李嘉誠先生。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李嘉誠開發的公攤銷售模式,其實公攤的創始人是霍英東。
1954年,香港的香檳大廈由霍家公司開發,他們第一次使用了公攤面積的銷售方式。銷售時增加每個房子的公共區域面積,整體降低每平米單價。雖然消費者認為房子面積大了,但卻不知這其中包含了他們從未見過的“公攤面積”。
1958年,李嘉誠遭遇房地產市場銷售困境,隨即也借鑒了與香檳大廈相同的公攤面積模式銷售,雖然公攤面積不是李嘉誠發明的,但他把公攤面積推向了最高潮。
公攤面積都包含哪些地方呢?我們從內而外來說,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筑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積都飽漢子啊公攤里面;套(單元)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也算是公攤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凡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等,不應計入公用建筑面積部分。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計入公用建筑面積。
公用建筑面積分攤系數計算:將整棟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積除以整棟建筑物的各套套內建筑面積之和,得到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積分攤系數。
公用建筑面積分攤計算:各套(單元)的套內建筑面積乘以公用建筑面積分攤系數,得到購房者應合理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