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同比增長20.2%,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同比增長7.5%……海關總署9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1%。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貿發展環境,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出臺穩外貿系列政策,推動外貿實現了穩定增長。
活力十足 民營企業出口表現突出
從整體來看,我國外貿形勢依舊穩健,是經濟穩健增長的重要動力。今年前8個月,我國出口額為15.48萬億元,同比增長14.2%;進口額為11.82萬億元,同比增長5.2%。
外貿結構和發展質量也有所提升。今年前8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17.55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占外貿總值的64.3%,較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額5.48萬億元,同比增長3.5%,占外貿總值的20.1%。此外,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額3.33萬億元,同比增長9%。
值得關注的是,民營企業是我國外貿主力軍,具有經營靈活度高、市場適應性強等優勢。縱觀今年前8個月,民營企業出口表現尤為亮眼——民營企業進出口額13.68萬億元,同比增長14.9%,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0.1%,較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為9.3萬億元,同比增長20.2%,占出口總值的60%。
民營企業占比的持續擴大也有數據支撐。海關總署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民企占我國外貿比重由2019年的42.7%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49.6%。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徐德順認為,隨著穩增長一攬子政策組合效應的釋放,有望進一步推進外貿保穩提質,激發出更多外貿市場主體的活力。
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0.2%,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額同比增長7.5%。數據還顯示,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額均有所增長。前8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8.75萬億元,同比增長9.8%,占出口總值的56.5%;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2.81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占出口總值的18.1%。
“可以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不斷增強,貿易占全球比重保持高位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應習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今年8月整體經濟面臨的一些負面因素正在消退,包括高溫天氣影響、物流運轉效率不足等問題。
恢復向好 外貿重鎮釋放強勁動能
外貿重鎮進出口恢復向好為穩外貿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福建等7個省市進出口額均超過萬億元,合計進出口額20.54萬億元,同比增長9.7%,對全國外貿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七成。
李魁文表示,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今年前8個月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整體增速1.5個百分點,為穩住外貿大盤提供了強勁動能。
一些外貿新勢力也在不斷提質增效。來自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運輸貨物49.86萬標箱,同比增長26.8%,助力通道沿線產業鏈、供應鏈暢通。
據廣西沿海鐵路公司欽州港東站站長黃江南介紹,今年以來,鐵路部門不斷強化與通道沿線政府部門、平臺公司的聯動合作,“針對運量攀升的態勢,我們每月會和港口、物流企業等共同召開運輸效率協調會,及時疏通運輸難點堵點,確保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快進快出。”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亮眼是湖北外貿的突出表現。“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提升,同湖北省近年來加快‘光芯屏端網’核心產業鏈建設密不可分。”武漢海關統計分析處副處長李真涵表示,今年上半年湖北光電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增速達114.7%。
湖北激光裝備出口也呈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湖北激光裝備出口至歐洲的總量同比增加4.75倍,占同期湖北激光裝備出口總量的58.2%,同比提升了42個百分點。李真涵認為,激光裝備出口增長迅速,一方面與激光切割等激光裝備應用領域廣泛以及各國近期對激光裝備需求增加有關,另一方面也源于湖北自主品牌逐漸得到全球市場認可。
接續發力 央地一攬子政策穩外貿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恢復緊要關口,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有助于強化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連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政策措施。
海關總署推出了擴大預包裝食品出口試點范圍、簡化優化小額小批量出口自動審單適用條件等便利化措施,加大對市場采購貿易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促進外貿保穩提質。
商務部著力加快推進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積極支持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品出口,暢通外貿企業抓訂單渠道,為企業參展、洽談提供更多便利,幫助企業提升匯率等風險應對能力。
各地也在加大力度穩外貿。近期,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杭州片區杭州綜合保稅區內的“數字綜保”綜合服務平臺正式啟用。據了解,該平臺打通20多套業務系統,構建數智通關、電子圍欄、智能監管等數字場景,解決了外貿企業通關耗時長成本高、業務拓展難、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自啟用以來,累計注冊企業147家,服務跨境進出口1100萬單,為企業節省成本1500余萬元。
寧夏印發《關于推進全區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強貿易規則對接,加強“一帶一路”國家、RCEP成員國合作和貿易規則對接、對標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促進認證銜接、支持外貿企業發展“同線同標同質”產品業務對標國際先進標準生產內銷產品等舉措。
湖北各地也積極行動起來。襄陽市編制發放了“襄陽市外貿政策匯編”,囊括了中央、省、市外貿全部政策;孝感市孝南區組織轄區外貿企業開展海關業務培訓;十堰市張灣區出臺“支持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十條政策(試行)”,對外貿企業在參展、物流、出口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應習文表示,在穩外貿政策上,我國繼續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多措并舉穩市場主體,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著力促進外貿保穩提質,這些都為我國保持外貿穩定提供了堅實保障。(記者 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