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風景又有前景,公園城市有機成長,宜居宜業指數倍增。”四川科倫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員工狄廷娣已在成都市溫江區上班6年多,在舉家安居于溫江后,對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深有感觸。
狄廷娣的真切感受,正是溫江城鄉蝶變的生動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溫江依托南城北林的空間格局、得天獨厚的林水資源,堅持生態立城,以“兩河一心”營建塑造城市特質,加快構塑“田園與林盤相依、流水與城市相伴”的城鄉、生態和人文空間,人與自然極致相處、都市風彩與田園風光和諧演繹的城鄉形態,成就了最具田園詩意的現代城市。
綠水潺潺、綠道蜿蜒、林園相融,綠道上,跑步、健身的人們神采奕奕……剛過去不久的國慶假期,一場“2022天府綠道戶外生活季”活動在金馬河魯家灘公園舉行,不少游客到此打卡體驗。
【資料圖】
魯家灘過去是人工養魚場,道路泥濘坑洼、亂石垃圾遍布、植被野蠻生長,是老溫江人對這片區域的原始記憶。十年前,溫江開始系統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魯家灘被推上“風口”,通過拆除違建、梳理環境、修建綠道,魯家灘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觀,一個生態優美的濕地公園全新呈現。
魯家灘“變臉”的背后,是溫江不斷夯實生態本底、厚植生態優勢的動人實踐。
十年來,溫江著力塑造天藍水清土凈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天更藍、地更凈、水更清、環境更潔美,“顏值”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溫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30天,常年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良好天氣,讓“望見龍門山”融入了市民的日常。
十年來,溫江加快構建公園城市生態體系,推進五級綠化體系建設,打造立體化、高品質的多彩生態場景,推動綠色空間與生活社區有機相融,營造望山親水、推窗見景的公園生活場景。迄今為止,溫江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9%,“1+3+50+100”全域公園城市體系初步成型,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獲得“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綠色中國典范城市”“綠色發展優秀城市”等殊榮。
一幅“清水至稻谷生、原生樂享自然、城喧中見繁華”的生態宜居的大美城鄉畫卷,正在魚鳧大地徐徐展開。
2022年3月,裸心集團與溫江簽訂合作協議,將在江安河活力新潮消費帶打造鄉村野奢度假酒店。溫江圍繞金馬河運動休閑消費帶發布的一批機會清單,令諸多投資者看到了金馬河在生態價值轉化上的廣闊前景。
近年來,溫江立足良好資源稟賦,不斷尋求生態價值轉化路徑,通過深化對區域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的再認知,以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兩河一心”營城策略塑造城市特質,高標準策劃營建江安河活力新潮消費帶、金馬河運動休閑消費帶、文廟國潮文化街區,著力以鮮明個性特質的塑造來謀取獨特優勢、帶動資源增值、提升發展能級。
“兩河一心”的變化,正悄然發生,給人滿滿驚喜。
而今,漫步在江安拾光濱河特色街區,這里水清、岸綠、景美,差異化布局文化、食悅、閑趣、智能等主題消費場景,打造包含溫江特色的花木文化、編藝文化、水文化的“濱河文化長廊”。這里日客流量達2萬人次,節假日日客流量達4萬人次,消費規模月均突破400萬元。
營建“兩河一心”不僅厚植了綠色生態本底、塑造了公園城市優美形態,更是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創造了宜居的環境,形成了公園城市民生福祉的溫江表達。接下來,溫江將深入推進“兩河一心”營建,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加快構建近水、親水、戲水場景和觀水、聽濤、逐浪場景體系,創塑“天府樣、溫江味”的公園城市個性表達,為市民創生回歸田園、親近自然的極致體驗。(記者 戚原 通訊員 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