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山路蜿蜒崎嶇,村子清秀綺麗,也許是因為村口有棵古桂花樹,村子就叫了桂花亭村。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云南驛鎮桂花亭村是典型的山區村,也是祥云縣鄉村振興的重點幫扶村。
(資料圖)
35年前,村民口中的“小普”普應杰就出生在這里。誰知他一生下來就直接被送進搶救室,幾經生死搏斗,雖保住了命,但因脊椎裂變、脊髓膜膨出,壓迫神經致使下肢彎曲,導致他不能正常行走,移動身體只能靠爬行。
“我雖然不能走路,但就算爬也要爬出不一樣的人生。” 雖然行動不便,但性格倔強的普應杰不甘認命,通過常人難以想象的不懈努力,在有關單位和熱心人士的幫助下,他在村里開起了移動電信服務站,賣起了雜貨,搞起了電商,不僅自食其力,還拿起筆創作詩歌,為他人提供精神食糧。2018年,他被大理州政府表彰為“自強模范”……讓一個個夢想變為現實。
“十歲那年,父親把早已過了入學年齡的我背到村里的小學,開始了我的小學生涯。整整6年時間,父親風里來雨里去每天準時背我上學放學,沒有一次落下。”普應杰回憶起他那6年的校園生涯,對父親充滿了感恩之情。
小學6年,普應杰每次考試都是班上第一名,轉眼到了小升初,他的成績超過鎮中學優班錄取線。可是桂花亭村3天才有一趟班車到鎮上,父親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背兒子上學了。“看著他失落的眼神,我總覺得是我耽誤了他。”普應杰的父親愧疚地說道:“為了圓自己繼續學習的夢想,兒子從村里已經畢業的幾名初中生那里借來初中課本,在家自學。怕兒子身體吃不消,我也曾勸兒子放棄,可兒子哪肯聽我的,一門心思撲在書本上。”就這樣,普應杰在家里學完了初中的全部課程。
雖然初中“畢業〞了,但小普的校園夢一直不曾湮滅。“如果能踏進學校的大門,再去學學就好了。”普應杰強烈的學習愿望一直在心中縈繞。
終于,在祥云縣殘聯的幫助下,普應杰踏進了祥云縣職業中學的大門,先后三次參加電子商務、商業經營等知識培訓。他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次上課,他總是第一個到教室,最后一個離開的人,他會把筆記本記得滿滿的,也會抬著本子找老師問東問西。
“每次看到他渴望知識的雙眼,我都想給他多講一些,讓他多學一些。”培訓教師深有感觸。經過幾次培訓,普應杰已經深入了解和具備了電子商務知識和商業經營理念,還熟練地掌握了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已經能夠單打獨斗施展才干的他,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隨著家用電器在農村的推廣和普及,普應杰學會了電器修理,靠著幫助村民修理家用電器,他有了人生中第一筆收入。后來,手機又在農村普及開來,他又瞄準商機,在2015年,拿著修電器攢到的600多元錢和一臺二手電腦,在村里開了一個移動電信服務站。“以前我們交話費辦業務都要跑到20多公里外的鎮上了,自從小普開了這個服務站,我們交話費、開卡、換套餐可方便啦。”村民普紹華開心地說道,“小普還向電信公司申請了寬帶辦理業務,隨著整個村子覆蓋上網絡,村民通過網絡了解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靠著熟練的業務技術和熱情的服務態度,普應杰的服務站一天比一天熱鬧。第二年,在當地煙草公司的幫助下,他又開起了雜貨店。煙草公司客戶經理李茂盛也經常上門手把手向小普傳授銷售技巧,加之小普熱情的服務和靈活的商業頭腦,雜貨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李茂盛說:“小普是我重點服務的對象,我每周都要到他的店里看看。有什么新的銷售政策,我會及時傳達給他;店里有什么問題,也會及時提醒他。他的小店汽車開不過來,我們的配送員每周都會靠人力把貨品送到他的店里。看著小店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客人一天比一天多,我的心也漸漸放了下來。”
只要村民需要什么,普應杰就學什么,經營什么。隨著電商的興起,他又搞起了網絡銷售,把桂花亭的土特產通過網絡銷售出去。他還自學了照相,買了相機和照片打印機,為村民提供拍證照的服務。“小普可是我們村最能干的人,他懂的很多東西我們都不知道呢。”村民普應壽說。
經過多年的辛勤付出,普應杰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條件也改善了。家里配齊了電視機、電冰箱、沙發等家具電器,也有經濟能力孝敬父母了,日子也越過越好更有盼頭。
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后,下一步就是要豐富精神世界。普應杰說:“詩歌創作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但好多人都在鼓勵我、幫助我。特別是2018年我參加全縣的殘疾人詩歌朗誦大會,在臺上我朗誦了自己創作的詩歌,獲得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自身的價值。”
生活的艱辛、創業的酸甜苦辣,有歡喜、有悲傷、有激動、有平淡,普應杰都會用詩歌記錄下每一次的真情實感。久而久之,他的詩歌集冊積累到了80多頁。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祥云縣文聯工作的同鄉普杰中回桂花亭老家,看到了普應杰寫的詩歌集冊。普杰中被優美的文字吸引住了:“小普,真沒看出來你文采這么好,這些詩歌太感人了,我要拿回去好好看看。”普杰中臨走時把小普寫的幾首詩歌也帶走了。沒過幾天,小普的詩歌便刊發在了《祥云文化》雜志上。這大大鼓舞了小普,讓他更有信心繼續用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通過縣文聯的指導,2017年,普應杰被推薦加入祥云縣作家協會。他的詩歌從最初的生澀到現在充滿韻味,詩歌《霜降》被評為第二屆全國殘疾人詩歌大賽優秀作品。2017年,他第一次來到祥云縣政務大樓會議室,參加縣文聯組織的學習活動,和文友們一同學習交流,切身感受文學的寬廣和深厚。
文友們評價:“小普是一個積極上進、樂觀開朗的年輕人,他沒有因身體缺陷而放棄努力,反而比普通人更能吃苦、更加勤奮。他創作的詩歌樸實動人,很有人間煙火氣,朗讀他的詩歌,讓我們感受到他那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動力。”
2018年,祥云縣殘聯組織詩歌朗誦大會,特邀普應杰上臺朗誦他創作的詩歌,這是他第一次登上縣里的大舞臺,以前連想都沒有想過的事,在他的努力下成為了現實。
詩歌朗誦結束,普應杰萬分激動地感謝所有幫助過他的人:“我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也會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沒有想像中的寒冷,鼓勵與安慰,在幾張合影中珍藏,是誰觸動了我這顆表面堅強的心……”
離開小普家,他創作的詩歌《霜降》久久縈繞在心頭……小普用自立自強書寫了華美的詩句,成就了不“普通”的人生。(記者 鄭義 通訊員 高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