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好代表,為民辦實事”,這是廣西梧州市萬秀區東興街道三云社區居民代表贈送給人大代表的錦旗上面所寫。簡單數語,承載著居民群眾對萬秀區人大代表為民辦實事所付出的感激之情。
說起這面錦旗背后的故事,時間回溯到2022年初,在梧州市第一實驗小學圍墻邊上有一條小路,小路邊上約30平方米斜坡沒有硬化,此處雜草叢生,生活垃圾成堆,臟亂不堪,且斜坡與周邊居民樓有將近6米的落差,因泥土裸露,每逢下雨天,下方的石墻都會有黃泥水滲出,對附近生活的居民群眾影響不小。人大代表在走訪調研中收集到了群眾反映該問題,立刻將問題反饋上“代表來了·吾有話說”平臺。萬秀區人大常委會東興街道工委獲悉后,組織人大代表前往現場調研,并積極為整治項目籌措資金。一名人大代表出資5萬元,對步埠路新富里21號該路段進行修繕整治。在代表的積極推動、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該處的雜草和垃圾已清理并完成水泥硬化,居民群眾紛紛點贊好評。這是“萬秀區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云上平臺”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為民造福的縮影。
2021年打造萬秀區“代表來了·吾有話說”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云上平臺,有效打通代表為人民用權、為人民履職、為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確保代表工作既跟中央決策對上表,又同百姓需求對上點,更好地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
(相關資料圖)
“明政知情”平臺拓寬代表履職途徑
梧州市萬秀區人大常委會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人民為中心,創新代表活動方式,拓展代表履職平臺,不斷探索發展和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工作機制,全新打造傾聽民聲、反映民意、督辦民事的“全鏈條”云端履職平臺,強化代表意識、提升履職能力。讓代表知上情、明下情,多知情、知實情,代表多出招、出實招。
該平臺設置了“吾有話說、部門解決、人大督辦”三大板塊,下設有“代表資訊、代表動態、代表學習、代表信息”四個專欄。人大代表可在平時走訪選民、視察調研中收集到的民意和提出的意見建議上傳到“代表來了·吾有話說”平臺,只需動動手指,用手機即可線上提出意見建議,實現隨手拍、隨時提、實時督、及時評。代表線上實時“下單”,后臺管理人員分揀“派單”,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時“接單”,極大地提高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的流轉效率,且24小時“不打烊”。為進一步促進平臺信息管理規范化,萬秀區人大常委會建立相關機制制度。一是成立3支管理隊伍,管理隊伍由萬秀區人大常委會選聯工委,萬秀區人民政府各職能部門和萬秀區各鎮人大、人大常委會各街道工委等三方共38人組成,實行專人負責模式,及時更新維護,實現量化管理。二是建立“1330工作機制”,即:“1”為當天接到代表反映的問題或意見建議,后臺管理人員要在當天接收;“3”為后臺管理人員要在3個工作日內將問題或意見建議轉交相關承辦部門;“30”為承辦部門要在30個工作日內進行辦理回復。三是建立線上線下聯動管理制度,代表所提的問題或意見建議在30個工作日內無法辦結的,將會從線上轉到線下,由人大代表聯絡站進站代表以建議的方式向萬秀區人大常委會辦事機構提出,轉為閉會期間的建議進行交辦。四是建立定期會商制度,萬秀區人大常委會辦事機構與政府承辦部門每個季度至少召開一次會議,定期對代表意見意見進行交流、分析。
憑著行之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有的意見建議在平臺上提交上去,不到半天就解決了問題。如,位于白云路腳下的萬秀區市民廣場因毗鄰市工人醫院,來醫院或附近辦事的機動車司機貪圖方便,經常將車停放在市民廣場內,造成廣場瓷磚松動造成安全隱患,并嚴重影響了市民廣場的正常使用。附近居民群眾找到人大代表反映問題,人大代表將該情況提到“代表來了·吾有話說”平臺上,城南街道接到平臺“派單”后,迅速與萬秀交警部門協調,用不到半天時間,調來四個隔離石墩放置在市民廣場的兩處出入口,有效地阻隔了機動車進入市民廣場亂停放,消除安全隱患,還周邊小區市民一個休憩娛樂的場所。與傳統的履職平臺相比,線上履職平臺更便捷更高效。
為了使平臺充分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研習、服務、推動、示范四大功能作用,人大代表不僅能夠在線履職、在線收集、辦理建議,還能夠在線學習、在線培訓,在線了解人大動態信息。在“代表資訊”專欄發布相關條例、立法的征求意見、公告及區各聯絡站的基本情況等;在“代表動態”專欄發布區各級人大代表的履職風采和人大工作動態,講好人大故事,展現代表風采;在“代表學習”專欄發布最新的與人大代表有關的學習資料、新聞資訊,供代表在線學習。這個“萬秀區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云上平臺”啟用之始,立即得到各級人大代表的點贊,很快成為傳播人大工作信息、拓寬知情渠道、交流履職經驗、常態化履職的新陣地。
“研機析理”民生難題踐行履職初心
履職盡責建好言,凝心聚力發好聲。“代表來了·吾有話說”云上平臺的建立,搭起群眾與代表溝通聯系的橋梁。通過履職平臺,研機析理,人大代表“走心”解難題,“走實”辦實事,促成一批實事好事。如,萬秀區城東鎮人大代表在“代表來了·吾有話說”平臺上,反映有關“粵桂新城項目回建地多年來使用的臨時供電線路,已多次出現電閘燒毀和電線燒斷現象,給150多戶搬遷戶造成了極大生活不便和安全隱患”的問題,萬秀區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經過現場調研,發現供電線路老舊、電線桿傾斜、線路雜亂,供電線路改造迫在眉睫。隨后,萬秀區人大常委會立即把建議交給城區政府,政府部門馬上交給承辦部門,由政府分管領導組織相關部門著手落實解決。拆除了舊線路,開展一戶一表接電施工。2022年2月新春前夕,困擾群眾長達8年的用電難題得到解決,得到了居民群眾高度贊揚。
萬秀區龍湖鎮人大代表也在履職平臺反映中儲糧碼頭至三威公司這段塘源路段長期承受重型車輛碾壓,路面破損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及沿途企業工人的正常出行。龍湖鎮人大接到情況反映后,組織各級人大代表多次走訪沿線企業,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共籌集資金41萬元,啟動塘源村村民便道工程,新建了一條全長480米、寬5米的硬化道路。在提出問題的當月月底修筑完成并投入使用,不僅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也大幅提升了轄區營商環境,修好了出行路,暢通了致富路。
萬秀區角嘴街道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和“代表來了·吾有話說”平臺,著力推動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角嘴街道人大代表收集到群眾一直關心的湖光水岸小區《不動產登記》無法辦理的難題。十年來,潘塘社區湖光水岸小區因歷史原因造成無法辦理產權證一直困擾著業主們的心,事關他們的切身利益。盡管《不動產權證書》申辦難度很大,承辦部門接到“派單”后,多次召開協調會,邀請人大代表共同商討。人大代表多次走訪,逐步掌握未辦理不動產證居民的基本情況并做好相關登記工作, 逐一分析研究,逐步化解矛盾。最終為湖光水岸小區的居民群眾成功辦下了《不動產權證書》。
通過“萬秀區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云上平臺”,人大代表為轄區群眾、企業解決了“梧州茶廠門口對出路段電線線路架設雜亂”“夏郢鎮德安村防洪堤施工積水導致農田積水”“梧州綜合保稅區東南角約15畝地征拆工作進展緩慢”等一大批人民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人大代表為人民用權、為人民履職、為人民服務的事例不勝枚舉,他們聽取民聲建議,并督促建議辦理落實于民生。人大代表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實際行動書寫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全面東融”賦能粵桂人大合作共進
梧州市萬秀區人大常委會切實做好“東融”文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工作。2017年,梧州市萬秀區人大常委會與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人大常委會雙方簽署“粵桂合作·人大給力”活動協議,從此掀開了粵桂兩地人大代表合作序幕,架起了兩地人大代表溝通橋梁。同時,萬秀區人大常委會在城東鎮思扶村建立粵桂省際人大代表聯絡站,依托粵桂省際人大代表聯絡機制,萬秀區人大常委會與封開縣人大常委會互派6名市、縣、鎮三級人大代表作為對方的“客座代表”進聯絡站工作,借助“萬秀區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云上平臺”,涉及彼此的建議,“客座代表”逐級研究解決,實現信息互通、工作互動、資源共享、力量統籌互促,效果顯著。
2021年9月,人大代表收集民意,在“代表來了·吾有話說”平臺上提出有關“改善廣東封開縣大旺村供水不穩定、用水不便”的建議后,萬秀區人大常委會及時組織粵桂兩地人大代表深入現場,指導萬秀區城東鎮與廣東封開縣江口街道的兩地人大代表,開展“粵桂代表齊發力,解決群眾飲水難”主題活動。萬秀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城東鎮人大、封開縣江口街道人大及廣西梧州市粵海水務公司多次到現場察看,優化改善供水方案。2022年2月,就近從城東鎮思扶村接駁供水管道長約11.5公里,把優質水輸送到江口街道大旺村,實行跨省區供水,惠及兩廣群眾1000多人。同年6月,廣東肇慶市封開縣江口街道向廣西梧州市萬秀區城東鎮贈送“同飲一江水,粵桂一家親”巨大石碑,立于城東鎮思扶村村口,以表達對思扶村——大旺村跨區域供水工程的敬意,表達對廣西人民的無限感激之情。(作者:陳友堅 系梧州市萬秀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