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下,安徽蕭縣經濟開發區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績效考核初見成效、員額制改革正在積極啟動中,畝均論英雄的“賽馬機制”全面鋪開,“管委會+公司”的運營模式正在有序推進。
凝聚合力作謀劃。開發區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為組長、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多次召開黨工委會議,著力把方向、謀思路、定方案、抓落實。采取聘請第三方、到南京、淮北、宿州等地學習等方式,就績效考核制等薪酬改革內容進行了系統設計。目前已起草《安徽蕭縣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印發《蕭縣經濟開發區崗位目標績效考核暫行辦法》等多個配套方案,為全面落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目標清晰定職責。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以“一加強、二剝離、三整合”為總抓手,大力推行體制機制改革,將原來獨立法人的食品園、蕭泉園、化工園納入開發區統一管理,形成“一區多園”的發展框架,逐步剝離去除社會事務管理等職能。采取開發區管委會+蕭縣產投公司的模式進行運營,依靠縣產投公司,聚焦經濟發展、“雙招雙引”、科技創新、改革開放等主責主業,努力將開發區建設成為全縣對外開放的先行區、新舊動能轉換的聚集區、科技創新的引領區和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
瘦身健體精機構。本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規范開發區機構設置,內設機構由原來的7個精簡為6個(撤銷社會事務局、財政金融局,成立安全環保局),4個單位在開發區設立派出機構,實現了瘦身強體、輕裝上陣。
面向社會選人才。放寬選人用人視野,從開發區職能定位出發,精挑能手、細挑強將。實行聘任制,建立人員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減選人用人機制,面向社會公開選拔人才,打破身份界限,打破區域藩籬。2年來,先后吸引了30多名優秀人才前來就業,干部年齡結構和文化水平明顯提升,為推進工作開展注入了激情和活力。
精準謀局促發展。科學編制了《蕭縣開發區國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及其它專項規劃,以孤山湖為核心、以蕭國大道為經濟帶、以皇藏大道為產業集聚軸、以徐淮快速通道為產城融合軸、以符離大道為產研一體軸,積極推進六大專業園區創新發展。探索多元化運營,利用市場化手段,聯合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建設,大力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等4個片區成片開發。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采取“投資人+EPC”的方式,順利推進閘河片區成片開發;堅持精準招商,成功招引航天凱天集團,打包運維開發區4個污水處理廠和3個自來水廠。
堅持雙創提水平。按照“提質擴量增效”的要求,全力推進畝均效益評價,67家規上企業參加“賽馬”考核。以標準地改革為突破點,全力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全面整治低效用地和僵尸企業。目前,已建成標準化廠房55萬平米,引入企業30家。成功處置僵尸企業11家、盤活閑置土地2600畝,“騰籠換鳳”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共出讓標準地73宗,計1802畝,做到拿地即開工。(記者 吳昊 通訊員 徐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