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不斷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積極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全旗設施農業呈現點多、面廣、速度快、標準高、效益好的發展態勢,真正為農民增收致富搭建平臺,為鄉村振興開出良方。
這兩天,六家子鎮袁家窩堡村的村民陶占寶家的大棚里,結滿了黃瓜和西紅柿。還有十多天,他家的黃瓜和西紅柿就可以上市出售了。每年什么時候施肥撒料、什么時候修剪選果,陶占寶都有自己的“時間表”。陶占寶說,自家建了3棟大棚,大棚面積3畝,里面種植了西紅柿、尖椒、黃瓜還有各種小菜,9月份定植的元旦前后上市,上市之后銷往庫倫周邊地區,每畝收益大概3萬元左右。
與此同時,庫倫鎮南元寶山村的村民張文斌近日也格外高興,因為他種植的大棚圣女果,已經成熟上市,還賣上了好價錢。
“今天大概采了600多斤小柿子,15箱左右,一會送到各大超市去。現在市場批發價每斤五六元,這一個棚大概能產一萬多斤。這一個棚是一畝地,下一茬準備復種一茬香瓜,再進一步提高這一個棚的產值和效益。”張文斌說。
在南元寶山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發展設施農業的隊伍中。南元寶山村現有28座大棚,占地面積90余畝,根據季節變化,可循環種植香瓜、西紅柿、草莓、櫻桃等20余種蔬菜瓜果。每座大棚年均收入5萬元左右。
庫倫旗通過不斷加大“菜籃子”“果園子”建設力度,旗內各鄉鎮蘇木規模化設施農業基地相繼建成。目前,全旗設施農業面積達2100畝、溫室大棚500多座,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利用溫室大棚等農業設施,大力發展各種蔬菜瓜果種植,有效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記者 宮立靈 通訊員 娜仁格日樂 李曉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