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月1日,云南省麗江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書香麗煙”活動小組組織開展了以“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為主題的古典詩詞鑒賞活動。活動中大家討論古文典籍學習方法,精讀了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前赤壁賦》、王勃有千古第一駢文之稱的《滕王閣序》。通過對經典美文的閱讀與感悟分享,提升了與會書友的文學涵養。
讀書會伊始,有書友引經據典。從《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中分享,閱讀古文典籍應該要守住那顆“悸動的心”,認真耐心地研讀一篇篇經典,切忌浮躁。經典閱讀不能馬上得到物質的饋贈,但是通過時間的滌蕩,讀者可以和一位位先賢開展“跨越時空的對話”,在某個或踟躕、或激昂、或頹喪、或梅花般暄妍的時刻得到慰藉、鼓舞。
從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為引子,讀書活動精讀了蘇軾作于元豐五年七月,一個惠風和暢的夏日的《前赤壁賦》。有書友講解了《前赤壁賦》的創作背景,這是因“烏臺詩案”被貶后的蘇軾,發動他的“幸福挖掘獨家絕技”,將眼前的困苦和愁殤藏匿,握把住剎那片刻的“轉瞬歡愉”,揉于筆尖紙上,享受當下,給后人留下的絕世妙文。同一時期,蘇軾還寫出了三篇同樣精美絕倫的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后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林語堂對蘇軾這種化逆境為“幸福妙文”的本領評價是:“蘇東坡這位天縱大才,所給予這個世界者多,而取自這個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處,總是把稍縱即逝的詩的感受,賦予不朽的藝術形式,而使之長留人間。”
有書友分享了《前赤壁賦》在文學技巧上的造詣,聊聊數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娓娓道出,同時隨性自然地將蘇東坡在山間、在水上、在微風中享受可愛大自然的那份愜意悠然,恣意輕快地傾灑在字里行間。
也有書友從紀檢監察的角度闡釋對《前赤壁賦》的理解,“天地之間,物各有主”,清風明月,取之不盡。這不僅限于一種文學表達的情景審美,更是防止非法獲取而葬送清廉的政治警示。吾之所有,在于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這是一份超然的情懷。
讀書會的后半程,書友們乘著古籍經典的“翅膀”,來到了“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對照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文學家王勃創作的《滕王閣序》,學習朗讀了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張九齡的《登城樓望西山》,震撼于古人驚世的才華、淵博的學識。有書友打趣道:“王勃寫《滕王閣序》的時候不過二十歲出頭,而且還是一氣呵成。我快四十歲了,《滕王閣序》里很多字還念不來。”引得與會書友樂作一團。
“書香麗煙”活動已舉辦了一年。一年來,每個周四,“書香麗煙”的書友們匯聚一堂,如蘇東坡和同鄉道人楊世昌、好友張懷民一樣,趁月色,在漫天的星光下,一起追隨觀察一個個偉大的思想,邂逅一本本經典的著作,一起解讀分享對時事、對熱詞、對有意義節日的感受和理解,一起走過移栽、收購等重要行業時節。“書香麗煙”活動小組負責人表示,這一份“星期四的約定”將繼續下去,把更多的感動、更多的成長、更多的喜悅帶給更多的書友。(記者 鄭義 通訊員 楊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