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曬著太陽、嘮著家常,孩子們在干凈整潔的村路上跑來跑去、嬉戲玩鬧,婦女們在廣場上翩翩起舞、喜笑顏開,青壯勞動力在項目園區勤勤懇懇、熱情高漲……走進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統部鎮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一幅幅充滿歡樂和溫馨的畫面折射著統部鎮在脫貧攻堅后和鄉村振興中發生的新變化。2016年至2018年,統部鎮共建設集中安置點25處,685戶、1503人享受到易地搬遷紅利。
入住就分紅 人心穩得住
“以前只聽說過住房掏租金的,白住新房還能有錢掙這事想都沒敢想,發錢的當天讓老伴擰了我一下,才感覺到這真不是百日做夢。”碧流汰村互助院朱永發憨厚地說。
(資料圖片)
統部鎮16處特困群體互助院與屋頂光伏同步建設,建成后第一時間并網發電,實現“戶戶有光伏,人人有收益”,搬遷戶入住當年就能享受并網發電紅利,群眾不只住有所居,而且居有收益。
家門口就業 群眾笑顏開
“頭些年工作不好找,每年都出去打工,家里老人孩子顧不上照顧,出去一年很辛苦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我幫人家喂喂牛,媳婦幫人打理大棚,一年下來比原來收入可觀多了,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這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勁。”吉林壩村后平地集中安置區楊義峰眉飛色舞的和工作人員分享著。
統部鎮實施易地搬遷配套、補短板、后續扶持等項目共計43個,總投資達5500余萬元,項目內容涵蓋光伏、暖棚、冷棚、保鮮庫、青儲窖、高標準養殖小區、飼草料儲備庫等多個品類,為群眾增加400多個就業崗位。
聚焦全產鏈 謀定牛產業
“咱們曹家屯養殖小區今年建成以后,將有效帶動肉牛養殖產業的發展,通過資源整合、集中集聚發展,除了發展規模化養殖,也讓小戶、散戶能夠從中收獲更多利潤。”曹家屯村黨總支書記付新發高興地說。
統部鎮緊緊圍繞肉牛產業,按照“產業集中、布局集聚、要素集約”的發展思路,堅持全鏈條、多要素、循環式發展原則,通過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總投資5.3億元,從循環類項目鞏基、三集類項目擴面、服務類項目強鏈、融合類項目提質四個維度實施了一批強鏈融鏈精鏈項目,形成了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態勢,逐步實現了降成本降風險提品質提效益,探索出了中國北方綠色種養循環新模式。
挖掘原資源 激發新活力
統部鎮積極探索安置點產業培育和發展,充分挖掘綠水青山、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潛力,引進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和經營主體,組建商業聯合體,建立產業示范園,鋪開“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生產經營路子,激發了創新創造活力。
“今年雙贏合作社‘雙茬’白菜的成功種植為更多農戶打開了新思路,下一步我們將優化種植搭配,挑選出更適合統部氣候條件的作物品種,帶動更多群眾轉變種植模式,提升收益。”雙贏合作社理事長任宇說。通過資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鼓勵有條件的搬遷戶自我發展和創業致富,推動肉牛線上平臺和各類直播平臺落地應用,打造線上線下多種渠道,讓農副產品搭上互聯網“快車”銷往各地,為搬遷群眾提供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
走出來是一片新天地,搬出來是一種新生活,解決了一方水土養好一方人的難題,更要寫好搬遷后續產業后半篇文章。統部鎮切實加大對搬遷群眾的后續扶持力度,全力推進產業培育、就業幫扶、社區融入等各項工作,不斷增強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達到“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記者 宮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