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南方的冬日,暖陽高照。廣西貴港市港南區種植的艾草迎來了收割季,一片綠油油的艾草基地里,收割機、打捆機正在作業,工人們忙著翻曬、收集艾草,好一派冬日豐的景象。
12月11日,在廣西貴港市港南東津片區萬畝艾草示范基地,兩臺收割機在連片千畝的艾草田里來回作業,經過之處,綠油油的艾草紛紛倒地,農戶們正在晾曬、收集,一臺打捆機轟隆隆的將晾曬好的艾草包裝成捆,好像是一只昆蟲在產蛋。
艾草可全草入藥,提煉出來的“艾絨”制成艾條供艾灸用,市場前景十分可觀。艾草一年可收割3次,每次畝產500公斤,全年畝產1500公斤左右,今年5月份的收購價每公斤是3.6元,全年每畝產值可達54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它不跟主糧爭地,荒山野嶺都可生長。
“我們基地迎來了艾草第三批收割,雖然今年下半年天氣比較干旱,但是通過我們的精心管理,還是豐收了。我們這個1000多畝的基地,預計第三批產量達500多噸,全年三批的總產量達1500多噸,通過基地的示范帶動,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增加了群眾的收入。”廣西桂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德說。
港南區堅持把發展艾草產業作為助農增收、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強要素、聚規模、延鏈條”的全產業鏈思維,推進艾草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港南區艾草種植面積從2020年前的不足100畝,增長到目前的1.2萬畝,成為廣西最大的艾草種植和加工區。
港南區針對艾草的種植特性,共摸排出適宜艾草種植的土地近5萬畝,探索把艾草種植在荒坡、旱地、山地等肥力低效的土地上,增強土地綜合使用效率。發揮“村集體+公司+農戶”聯結優勢,集中土地資源發展規模種植,與第三方簽訂種苗購買、技術服務、產量保證、保價回收等協議,有效解決艾草種植技術、收購等問題。目前,港南區共有種植千畝以上的艾草種植基地2個。預計2022年艾草產業綜合產值達4.5億元,帶動3400戶農戶參與艾草種植及加工,戶均增收達3500元。
近年來,港南區把培育特色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攻方向,科學制定“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短平快產業發展之路,并把艾草等中藥材產業作為重要農業支柱產業發展,取得良好的成效,先后榮獲“廣西中藥材產業化發展十佳縣”“廣西新興優勢產業中藥材二等獎”等榮譽稱號。(記者 朱柳蓉 通訊員 劉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