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柏樹鎮信家莊村,有一位經歷跌宕起伏的小伙子。他以不服輸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斗志,為自己贏得了不一樣的人生。他就是“輪椅青年”信東關。
今年34歲的信東關出身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的父母很重視教育,從小就告誡信東關和他的弟弟只有努力學習知識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父母的影響下,兄弟倆從小就熱愛學習,那時他們的愿望就是走出農村,闖出新天地。
(資料圖)
十年寒窗終不負。2008年,信東關被蘭州博文學院錄取。大學期間他一邊上學、一邊在校外餐廳做兼職來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經過4年努力,他畢業后被分配到了西寧鐵路局工作,當時這是家里的大喜事,同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西北師大的研究生。
本以為信東關兄弟倆的命運將從此改變,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信東關在工作不到半年時,因為一場大病,只能依靠輪椅出行。信東關說:“當時剛到單位,我一個月工資5000元,可是上班不到半年時間,我就感覺自己雙腿無力,剛開始以為是沒有休息好,也就沒有在意。最后越來越嚴重了,我就請假去醫院檢查。輾轉三個多月,跑了四五家醫院,最終北京宣武醫院的醫生告訴我,我得的是特發性胸髓萎縮病。十年前,這種病全世界罕見,已知1例在英國,1例就是自己。”
當信東關的父母得知兒子的病情后,曾在醫院抱頭痛哭,抱怨命運為何如此不公。面對后續高昂的治療費用,父母勸他告訴單位是參加工作以后生病的,這樣可以依靠職工醫療保險來看病。可他自己感覺上班只有半年時間,還沒有給單位創造效益,他果斷拒絕了家人的意見,辭職回家。期間,原工作單位也曾派人專程到家里來做思想工作,給他調換工作崗位邊上班邊恢復,但是他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也正因為這場病,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欠下了許多外債。柏樹鎮信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陳小虎說:“信東關在臥床10年期間并沒有完全依靠政府的補貼來維持生計,剛開始的醫藥費用他家里還可以負擔,村上幫他辦理了十級殘疾證和二類低保。”
為了給家人減輕負擔,信東關來到村上的一家銷售飼料的小賣部里做零工。行動不方便的他只能坐在輪椅上幫村民們拿一些小的物品,因為村民的處處照顧,這份工作挺順利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信東關的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漸漸加重。昂貴的醫藥費加康復費,再次將他推入了深淵。
一次跟著小賣部負責人進貨的機會,讓信東關無意看到了花椒苗這個項目,他便決心試一試。他跟同學借了1萬元作為自己的啟動資金,又托小賣部負責人開車帶自己去隴南實地考察。因為行動不便,信東關和當地花椒苗木商簽好協議做代發,他自己負責網絡銷售,就這樣,信東關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小賣部負責人說:“信東關是我的侄兒,從小看著他長大,是個苦命的孩子,我們能幫的就盡力幫他一點。”
差不多兩個月之后,信東關發現網銷花椒苗的利潤很小,所以他在處理訂單的同時又兼職在網絡上代打游戲,一個月下來能賺1000多元,但還是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此時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心里逐漸萌生,那就是實地種植花椒。他再次踏上實地考察花椒種植之路。通過一個月的實地考察加上網絡學習,由于能吃苦、善琢磨,他的心里有了基本計劃。回來之后,他先找村上協調土地承包,然后在母親的幫助下完成土地的平地與修整,待基本工作準備好之后聯系了隴南的銷售商送來了花椒苗,開啟了花椒夢。信東關的母親說:“當時他坐在輪椅上,告訴我該怎么種植花椒苗、剩余的要怎么封存,這類花椒苗木是三年結果的。”
信東關和母親在悉心料理花椒苗的同時繼續做著銷售員和網絡兼職。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三年初,花椒樹上已經零星看到花椒了,到了成熟的季節,看著大片火紅火紅的花椒樹,信東關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自己和母親的努力最終得到回報了。信東關說:“我總共包了10畝地,承包費、平地、購買苗子花了六七千元,總共收了300多斤花椒。我自己聯系了飯店,再加上網銷,除去本金大概掙了6000多元。”
第四個年頭,信東關想擴大花椒種植基地,在政府和村上的幫助下,他又成功包到10畝地,雇了幾名工人幫忙平地、整地。完成這些基本工作之后,他坐上輪椅現場指導工人們種植花椒苗,“崇信縣火火紅花椒合作社”就這樣風風火火的建了起來。
實地種植,網絡銷售,加上村委會的大力支持,讓信東關的花椒生意越來越紅火。在創業的同時他也未曾放棄每天的康復訓練。他在網上買了康復器械工具,不管酷暑難耐,還是數九寒天,從來都沒有間斷過,慢慢的可以利用助行器自己行走。可是在2021年9月底,災難再次降臨他的身上。一次突發性的抽搐又查出腦部膠質瘤,必須立即手術治療。信東關說:“當時主治醫生告訴我手術風險很大,我跟他說,沒關系,放心來吧,我可以的。為了我的父母、我的親人,我能堅持下來的。”
就這樣,奇跡再次發生了,信東關堅持下來了,手術后經過兩周的治療順利出院回家。在信東關看來,殘疾人同樣可以有希望,有夢想,憑借自己的努力活下去。
信東關說:“向別人伸手要不來希望的,還得靠自己去創造。我雖然殘疾了,但是我曾經也站起來過。我相信,只要我不放棄,我的家人就不會放棄我。我一定可以重新站起來。”(記者 牛新建 通訊員 信敏雅 王紅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