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星空下的烤包子
編輯 / 菠菜的星空
排版 / 星空下的陳皮
那黑暗中的一束光,就是未來的希望。
去年年底是水電板塊的高光時刻,但進入2022年,板塊卻一瀉千里,至今已跌去了30%。直到近日才出現了反彈的趨勢,指數一天之內大漲2.5%。
水電板塊指數(雪球)
有不少朋友問筆者,水電板塊是否已經在黑暗中摸索到了黎明。雖然目前全球資本市場的投資情緒,受俄烏沖突和疫情反復的影響,并不是很高漲,但是也不是一些機會都沒有,打鐵還需自身硬,最終還是得靠玩家自身的業績說話。
別人恐懼我貪婪,小巴(巴菲特)同學在2020年8月(疫情尚不明朗)投資日本五大商社的成功案例,時刻提醒我們要有發現美的眼睛。
那水電板塊美不美呢?從頂層設計上,高層對裝機量已經有了明確的要求,不成功便成仁。再拿數據說話,上個月水電發電量同比增長了接近20%,而且比1-2月還有所增長,發電增長已經超過了光伏(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從行業玩家的業績來看,華能水電(600025)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了23.4%。
《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今天筆者就帶你走進水電行業,分析整個行業應該被貼上什么樣的標簽,投資價值又有幾何?
一、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
一句話解釋水力發電,就是將水的勢能轉化為水輪機的機械能,再轉化為電能的過程,最終通過電網點亮千家萬戶。
水力發電示意圖
水電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除此之外,它還有著清潔高效、安全性高等、價格低廉等優勢。當然別忘了,水電的隔壁還有一條重要的賽道——抽水蓄能,它和水電技術是一脈相承的,也是儲能大市場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說起水,我國可是名副其實的“水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水電建設,40年后,咱們的水電裝機量已經全球領先,是第二名美國的3倍以上,遙遙領先,而且有著龐大的消納能力。供需基本匹配,平均利用小時數也處在平穩狀態。
水電發電量(億千瓦時)
有水的地方才有裝機。從布局來看,我國規劃了“十三大”水電基地,總裝機規模也達到了2.75億千瓦。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不同,也導致了開發難度和利潤回報存在著差異。而且玩家的分布情況來看,區域性特點顯著,西南發電量占據全國水力發電量的 58.5%。
水電基地分布《中國十三大水電基地發展規劃》
全國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西南。
二、圍城中玩家享受紅利
隨著近些年水電裝機量的規模接近瓶頸,行業已進從成長期進入成熟期,賽道的特點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映入眼簾的特性就是現金牛。筆者翻看了一下玩家們的報表,成本主要來自折舊,所以現金流情況一般都好于凈利潤。像長江電力(600900)這樣的龍頭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正在努力降成本的中小玩家了。
經營活動現金流和凈利潤比較
其次就是行業的進入壁壘問題。整個行業處于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國家的十三大水電基地的流域開發歸屬權已經被分配。而且水電資產前期的投入大、建設周期長,行政準入壁壘高(需要高層批準)。所以行業領先者的格局已經基本難以撼動。
同時從2017年開始,水電行業已經沒有大型的水電項目投產。在這么一個存量的市場,審批、資金、技術壁壘又這么高,所以未來鹿死誰收,更多的是現有行業玩家的終極對決。
水電裝機容量(Wind)
三、玩家大PK
利潤=收入-成本,這是眾人皆知的道理。因為水電行業存在資金壁壘較高的特點,所以單位投資成本成為一個關鍵指標。建設難度過大、開發成本過高的水力資源,即使滿足技術可開發條件,經濟型仍然不足。
上市玩家的單位投資成本在0.5-2萬元/千瓦內,長江電力主要電站單位裝機容量成本為0.90 萬元/千瓦,略低于低于國投電力和華能水電,主要也與其規模效應(裝機容量顯著高于華能水電和國投電力)以及較低的融資成本有關。
單位裝機成本
最后,筆者照例總結。水電憑借著價格低廉、安全環保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電力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雖然近些年裝機量已經接近天花板,但這反倒也成就了“圍城”中的玩家們,現金流優質、高分紅成為他們身上最顯著的標簽。
在這動蕩的股市里,能有穩穩的幸福,不香嗎?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