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青島率先開啟新一年地方債發行的序幕,多地陸續披露了地方債發行計劃。截至目前,2023年一季度計劃發行新增地方債已超1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為,2023年地方債仍將繼續靠前發力,專項債額度有望增加,我國有能力在提質增效的同時防范化解債務內生風險。
多地公布地方債發行計劃
2023年1月6日,青島率先開啟地方債發行的序幕,在中央結算公司發行2023年全國首場地方政府債券212.6億元,均為新增債券,其中一般債券41億元、專項債券171.6億元。
據統計,截至1月12日,已有廣東、江西等23地披露地方債發行計劃,一季度計劃發行新增地方債13532.16億元。其中,廈門市于1月9日發行14億元地方債;同日,山西2023年一季度政府債券發行計劃確定,初步計劃發行479.28億元;河南1月10日發行811.45億元專項債;江蘇1月13日發行規模為152億元的一般債。
業內人士表示,2023年地方債發行節奏進一步前移,1月迎來第一個地方債供給高峰,而全年發行最高峰預計將出現在二季度。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2022年地方政府債發行量再創新高,發行節奏整體前置,地區分化進一步拉升。從發行節奏來看,地方政府發債集中在2022年上半年,5月和6月為發債高峰,二季度發行規模占全年總額的46.5%;相較而言,下半年發行規模相對平穩低緩。
分省份來看,2022年,廣東、山東發行規模超5000億元,浙江發行規模超4000億元,河南、四川、江蘇及河北發行規模處于3000億元至4000億元之間的水平。地方債發行大省與2021年相比變動不大,大多仍系經濟較發達省份。
興業研究分析師胡曉莉認為,基于已披露的國債、地方債發行計劃測算,2023年政府債發行規模可能會達到17.59萬億元,其中國債發行可能達9.23萬億元、地方債發行規模可能達8.36萬億元。
專項債資金使用值得期待
近日,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將在專項債投資拉動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適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持續形成投資拉動力。
據統計,在上述已披露地方債發行計劃的23地中,有19地計劃在2023年1月發行新增地方債6864.12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規模達5282.73億元,占比超七成。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2023年,考慮到推動經濟整體好轉的需要,基建投資將繼續發力,預計新增專項債規模將在連續兩年3.65萬億元的基礎上相應提升。
天風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組孫彬彬研究團隊認為,按照目前披露的信息估計,2023年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可能占全年的1/3,全年新增接近4萬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適量擴大專項債資金的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可以使專項債資金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發揮作用;作為資本金則可以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撬動作用,更好地帶動社會資金助力穩增長。
按照河南省財政廳的公示,將2023年1月10日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資金811.45億元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主要用于城鄉發展、社會事業、棚戶區改造等領域;其中,專項債券項目中醫療相關項目為94個。青島1月6日發行的政府專項債券資金計劃投向海爾路銀川路交通基礎設施、官路水庫等153個公益性項目。福建省提出,用好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保障生態環保投入,完成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建設。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表示,2023年新增專項債將主要投向交通、市政和產業園等九大領域,同時也會投向新能源項目和新基建兩大領域,而且對新能源和新基建的投向占比有望提升。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謝后勤認為,專項債券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各地都在投資端發力穩增長,預計2023年一季度經濟增速會有較好表現,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很可能保持兩位數增長。
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1月7日,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接受了媒體采訪。在采訪中,郭樹清表示,將積極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督促金融機構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有序開展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推動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利率負擔。
財政部近期也公布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建議的答復函。在建議中,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地方債的使用、風險防范提出建議,財政部作出相應的回復。
在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方面,財政部再次表態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依法實現債務人、債權人合理分擔風險。堅持分類審慎處置,糾正政府投資基金、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中的不規范行為。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在規范地方債發行主體、流程和監管方面,財政部提出了非常具體的針對性策略。
一是在地方債主體層面加大指導各地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妥善剝離其政府融資職能,轉型為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城市運營等領域市場化運作的國有企業,在源頭上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
二是在各地地方債專項債大規模使用中提質增效方面,加大指導地方政府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做好專項債前期工作,明投向、促分工、強審核,避免出現資金大量明顯閑置,全力確保宏觀穩投資的實效。
三是在專項債責任機制優化方面,強調要構建一條主體明確、層層負責、有效追責的專項債責任傳導鏈條。根據《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通過全生命周期績效評價倒逼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加強管理,強化自我約束,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此外,財政部還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健全依法從嚴遏制新增隱性債務、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的體制機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堅決不留后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陳佳認為,回顧近年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財政施政效果,數據顯示,但凡積極財政政策要充分發揮穩投資的效能,總是需要財政貨幣政策充分配合、市場各方統籌協調。中國有能力也有信心在專項債提質增效的同時,防范化解其內生風險,做到發展與安全齊頭并進(記者 馬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