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通勤、解壓、娛樂……無論為何出發,一輛自行車必不可少。今年“5·20”、端午節、“6·18”等各種促銷節點,騎行產品走俏市場,專賣店的生意也持續火熱。
騎行需求高漲
騎行現在到底有多火?有平臺銷售數據可以有所印證。來自京東體育數據顯示,5月23日到5月30日的預售中,整個騎行品類訂單額同比增長240%;“5·20”大促期間,淘寶自行車銷量增長一度超過50%。
參與騎行的人越來越多。根據《2021年中國運動自行車調查報告》顯示,18歲—40歲的青壯年人群依然是自行車運動的主要群體,占比達77.45%。目前自行車消費主力軍是集中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中國商報記者在某社交平臺搜索“騎行”,有近百萬篇相關筆記。騎行裝備、騎行穿搭、騎行路線等話題也有上萬篇。
騎行愛好者林女士總是選擇上下班騎車,每周騎行三四次,工作日每天騎行30公里,周末更是她盡情享受愛好、“放飛自我”的時間,北京天安門、西直門、龐各莊等地都會看見她的身影。“通過keep等平臺常常記錄自己的騎行路線,不僅是我,騎友都會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會有人分享關于自行車如何保養、怎樣挑選適合的頭盔、眼鏡等心得。” 林女士對記者說。
不過,自行車的消費門檻并不低。以公路自行車為例,其入門車型價位在2000元—3000元,5000元以上的車型則是主流消費區間,其中5000元—8000元檔最為暢銷,而1萬元左右價位的車型則最受歡迎。“最近三個月內,關于自行車裝備的開銷已經有3萬多元了,有一輛定制的自行車就2萬多元。”騎行愛好者張先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萬元檔位車型,是不少騎友“一步到位”的首選。“疫情當下,好多人注重鍛煉身體,高端車賣得不少,一般像公路自行車碳纖維的,一兩萬元的比較受歡迎。還有一些騎行裝備,頭盔、手套兒、眼鏡、騎行服這些也都賣得不錯。”UCC運動自行車北京良鄉店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自行車正以高端化路線繼續發展。具體表現為材質由傳統的鋼鐵向金屬合金、碳纖維等高端材質升級,外觀朝輕量化、質感美觀、個性化等方向發展。美斯達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朝陽說,我們計劃推出智能運動自行車產品,新品將具備GPS定位、防盜、娛樂、智能剎車等功能。
記者走訪北京幾家自行車門店了解到,近兩個月內購買自行車用來通勤代步的消費者也明顯增多。其中有銷售人員表示,“對于通勤而言,千元左右款銷量增幅最為明顯,大概比去年同期增長超兩成。這部分消費群體對于車輛的類型和性能并沒有極致的要求,他們更看重實用和性價比。”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表示,疫情形勢好轉,兼具戶外與社交特征的騎行經濟快速發展,持續增長的市場潛力存在向現實轉化的較大可能。
產業帶火新增長
事實上,能夠真正起到推動自行車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于,傳統自行車已經從一般的代步需求轉向運動、健身、休閑。不少自行車品牌也因市場需求而有了更大增長空間。
捷安特集團公布的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銷售額為818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80億元),比2020年增長了17%;上海鳳凰2021年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約20.5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加49.59%;久祺股份2021年實現營收37.1億元,同比增長62.31%。分產品看,公司成人自行車、兒童自行車與配件收入占比較大,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12.15億元、7.43億元、12.4億元,同比增長100.5%、33.69%、73.91%。
同時,疫情期間很多海外國家自行車生產受挫之時,國內憑借著復產后的生產、成本等優勢,自行車在出口方面也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顯示,2020年自行車出口量開始恢復增長,2021年全年自行車出口量達6926萬輛,同比增長14.9%。從金額來看,2021年全年自行車出口金額達5107.8百萬美元,同比增長40.2%。
產業帶上,我國也已形成了完備的自行車生產集聚地,主要集中在天津、廣東、江蘇等地。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天津市兩輪腳踏自行車產量為2682.6萬輛,位居全國第一;江蘇省兩輪腳踏自行車產量為910萬輛,位居全國第二;廣東省兩輪腳踏自行車產量884.8萬輛,位居全國第三。
在北京大興薈聚中心迪卡儂自行車銷售區,消費者正選購、體驗自行車。
值得關注的是,處于產業鏈上游的零配件企業增長勢頭也格外明顯。根據自行車變速器、零配件的龍頭老大禧瑪諾財報數據顯示,自行車部門2021年度凈銷售額 4436.78 億日元(38.39億美元),同比增長49%,營業收入更是同比增長 82.7%。最近新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則顯示,禧瑪諾自行車產品部門第一季度銷售額增長了14%。
記者就企業業績表現及市場布局動態多次致電捷安特、上海鳳凰等企業,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
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不過,市場在一片向好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和挑戰。
排在首位的當屬原材料等成本不斷上漲。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自行車行業上游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超過10%,包括自行車在內的耐用消費品出廠價僅同比上漲0.7%,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受國內外經濟大環境影響,自行車生產有所放緩,產量、營業收入、利潤與往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疊加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出口不確定性增大等困難,行業運行面臨下行壓力。
自行車變速器也面臨“卡脖子”難題。在全國自行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余世光看來,自行車各部件中,變速器的技術含量最高。它是精密復雜的機械系統,制造精度達到微米級別。小小的變速器在各種溫度條件下,在長期使用磨損中,都要保持穩定,這需要相當高的技術含量。國外品牌不論是禧瑪諾,還是速聯,他們兩家的品牌效應非常厲害。這跟他們長期重視產品技術質量、宣傳服務、品牌建設以及專利保護是分不開的。
同時,消費需求也變得更加個性化,這對于經營自行車的廠商們而言具有比較大的挑戰性。有一位不愿具名的從業者對記者表示,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自行車市場極具潛力,而深度挖掘自行車高端領域可以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以及同行競爭之間的門檻。
此外,“市場目前仍存在行業組織不發達,行業自律性不夠,各類實體產品與服務不規范和缺乏必要標準與監管的問題。”柏文喜對記者表示,對于新老自行車企業、戶外運動品牌而言,需要兼顧專業需求與大眾化、普及化市場的關系,針對消費潮流,緊抓需求痛點來打造產品核心競爭力,并倡導和培育行業自律性組織來引導和推動行業走向,實現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自行車行業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生產安排,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提質增效穩定經營,要加強自律共同維護市場秩序。
全聯并購工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對記者分析,各方對低碳環保的重視對于騎行市場而言是利好消息。政府層面需要從公益角度加強相關的宣傳,企業也要挖掘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如出游場景、配合防疫場景、交通工具場景、環保場景等,并同時努力打造出相關領域的文化,如支持、贊助各種騎行俱樂部等。(記者 彭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