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馮堯
在鋰價初現企穩態勢的微妙時點,頭部鋰電廠商如何看待?行業去庫存進展又如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披露年報和一季報后,市值近500億元的鋰電巨頭國軒高科4月28日舉辦媒體開放日上作出一系列判斷。在交流中,公司管理層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表示,近期“跌跌不休”的碳酸鋰價格,或將在15-20萬元/噸之間形成震蕩。
同時,該公司一季報顯示,庫存“水位”已經顯著降低,壓力已并不明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電池廠商們近期去庫存動作的“一致性”。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國軒高科方面看來,儲能行業今年上升空間預計將高于動力電池。換言之,從增速方面看,儲能有望接棒動力電池,帶動電池廠商出貨持續增長。
鋰價料維持在15-20萬之間
作為鋰電池核心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大起大落在市場上引起巨大爭議。“就為了買100噸碳酸鋰,我們曾經開車16個小時經過1600公里路程,” 國軒高科高級副總裁、中國業務板塊總裁王啟歲笑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鋰價迅速上漲給下游帶來的陣痛。
不過,今年以來鋰價又迅速擊穿20萬元關口,在近期才有明顯企穩趨勢。畢竟,在4月12日之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經連跌52天。而且在此前30天內,價格共計跌去19.25萬元/噸。
而據上海鋼聯數據最新顯示,在4月27日-28日兩天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經連續兩日上漲,兩日內分別上漲4000元/噸和5000元/噸,從18萬元/噸漲至18.9萬元/噸,反彈趨勢明顯。
鋰價在什么區間較為合理,國軒高科方面也給出自己研判。王啟歲在會上表示,碳酸鋰在15-20萬/噸的區間可能形成振蕩期。“我們通過一季度觀察來看,新能源行業處于穩定增長階段,儲能行業在一季度是處于投標、招標的階段,第三季度將迎來大規模交付,而儲能大規模交付會帶來產能復蘇,碳酸鋰價格預計會維持在這個區間之內。”
實際上,碳酸鋰價格下降,對于電池廠商的毛利率提升已經有了立竿見影效果。
從毛利率方面來看,國軒高科在一季度達到了18.94%,較去年全年的17.79%超出1.15個百分點。實際上,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寧德時代與億緯鋰能身上,其中寧德時代一季度毛利率為21.27%,較去年全年水平提升1.02個百分點。而億緯鋰能則不如前兩者明顯,但也提升了0.4%個百分點。
王啟歲也認為,在碳酸鋰回歸理性價格之后,新能源汽車市場會趨于較為合理增長。“去年是600萬輛,經過一季度之后,我們依然判斷今年新能源汽車應該在900-950萬輛區間,”他預計。
據悉,國軒高科也正在加速產能擴張。其南京基地智能制造20GWh動力電池項目、宜春基地10GWh動力電池項目、廬江基地年產20萬噸高端正極材料項目、桐城基地年產40GWh動力電池項目一期、柳州基地年產10GWh電池項目等多個項目相繼投產。據規劃,國軒高科2025年產能將突破300GWh。
降庫存效果明顯
國軒高科的一季報顯示,其截至報告期末其存貨余額為65.98億元,較去年底的75.84億元下降13%。而其一季度末,存貨占總資產比例為8.38%。在去年底,這一比例為10.44%。
實際上,從行業整體狀況看,國軒高科存貨水平保持了較低位置。國軒高科高級副總裁蔡毅也表示,由于公司在江西宜春碳酸鋰原材料有自產能力,因此其外購僅補充自產不足,“外購只是缺多少,補多少,”他表示。
國軒高科存貨水位下降,也反映了行業整體狀況,不少電池廠商存貨余額均在下降。其中寧德時代一季度報告顯示,其庫存金額已從年初的766.7億元下降到640.6億元,環比下降16.5%。
另外,億緯鋰能一季報也顯示,其存貨金額從去年底的85.88億元,降至78.6億元,環比下滑8.48%。據記者了解,已經有庫存較低的電池廠商提到,庫存已恢復至健康水平,后續將根據規劃,逐步進行補貨。
東吳證券近期在一份研報中指出,在電池環節,廠商從22Q4開始去庫存,生產材料均維持極低庫存,電池本身庫存不足1個月;另外在中游材料方面,正極和電解液庫存周期大幅下降至7天左右,負極因石墨化需要一個月時間,庫存周期較長,而隔膜約為一個月正常庫存。
該機構認為,目前庫存多集中于上游鋰鹽廠,中游材料庫存極低,基本保持7天的最低安全庫存。若下游需求恢復,將帶來強烈補庫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庫存的過程中,國軒高科也在積極嘗試“出海”。該公司在2022年加速全球化步伐,收購博世集團的德國哥廷根工廠,于2022年6月開始改造并已順利投產,開始歐洲本地化運營。其年報顯示,2022年該公司海外銷售收入達到29.8億元,同比增長464.76%。
儲能相關產品供不應求
此前市場普遍預計,儲能有望接棒動力電池,帶動電池廠商出貨增長。近日,寧德時代也作出判斷認為,儲能方面今年預計增速將會比動力電池更高。
王啟歲在交流中也認同這一觀點。他預計,儲能行業今年上升空間預計會高于動力電池,其中國外家儲市場需求預計會在下半年放量,而國內大儲市場方面,今年一季度處于招標階段,自二季度開始將進入交付階段,目前相關產品供不應求。
從國軒高科披露的年報數據顯示,其儲能業務在2022年實現了35.08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86.49%,已經高于其動力電池業務116.4%的增速。按照這一數據計算,儲能業務已經占到其總營收的15.22%,而在2021年,這一比例為11.82%。
王啟歲直言,儲能行業的空間比動力電池上升空間更大,“這是一個需求量大于供應量的領域,不存在需求疲軟或者是產能過剩。”
他指出,首先在家儲環節,因為涉及到用電需求,每年到了第二季度開始后才爆發。而在大儲環節,國內下游招標、立項都在一季度,真正出貨是在二季度以后,目前訂單狀況看來是供不應求。此外,海外的客戶也正逐漸接受中國的標準化集裝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