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營角度,煤炭成本有哪些?
按生產經營流程來看,可分為三類:1)前期準備成本,包括:①資源成本,主要為礦產資源稅及行政收費。礦產資源稅以價計征,適用稅率為2%-10%,內蒙、陜西、山西稅率較高,在8%-10%之間,河南、湖北等省份僅為2%。資源稅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噸煤資源稅成本多在10-20 元之間,榆能集團、盤江股份在20 元/噸以上。
行政性收費主要為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及價款,攤銷計入當期管理費用,中大型煤企在10 億以下,小型煤企在千萬左右。②開采成本,包括地質勘探成本、礦區設計成本及礦區建設成本。2)生產成本,包括:①制造成本,主要為材料費、人工成本、動力成本、維檢費、折舊攤銷費,占制造成本的比重通常在10%、50%、5%、5%、10-20%左右。②其他成本,主要為安全成本、環境成本、轉產發展成本。制造成本、其他成本合計占生產成本的50%-60%左右,我國生產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核算,還包括生產階段產生的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合計占比在40%左右。單位生產成本即噸煤成本是判斷煤企經營效率的重要指標,多數煤企在300-400 元/噸,淮北礦業、平煤神馬則在500 元/噸左右。拆分來看,噸煤人工成本最高,且各煤企之間的差異也較大。皖北煤電、徐礦集團在100 元/噸左右,昊華能源、晉能電力則在50元/噸以下,而淮北礦業、平煤神馬超150 元/噸,是二者噸煤成本較高的主要原因;噸煤材料成本整體差異不大,普遍在20 元/噸左右,平煤神馬相對較高,在40 元/噸以上;噸煤動力成本不高,但各企業差異較大,晉能電力、榆能集團等多在10 元/噸以下,新城控股(601155)年報點評報告:商業版圖擴張 杠桿平穩改善新城控股(601155)年報點評報告:商業版圖擴張 杠桿平穩改善河南能化、蘭花集團等在10-15 元/噸之間,平煤神馬、遼寧能源噸煤動力成本在25 元/噸以上;各煤企之間噸煤安全費、噸煤維檢費差異不大,噸煤安全費多數在30 元/噸上下,噸煤維檢費在10 元/噸左右。3)運輸成本,包括運費、裝卸費等,與煤企區域、銷售交割地點和運輸方式有關,計入當期銷售費用。淮南礦業、晉能煤業噸煤運輸成本較高,在30 元/噸以上,其余煤企多數在10 元/噸以下。
從利潤角度,煤企費用構成如何?
最主要費用為營業成本。2020 年樣本煤企平均煤炭營業成本為249.8 億,平均營業成本率為63%,陽泰集團、淮南礦業等多家煤企煤炭營業成本率在60%以下,鄭煤集團、華陽股份成本率偏高,在80%以上。其次為期間費用。樣本煤企平均期間費用為85.5 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規模較大,在30 億以上,銷售費用基本在20 億以下。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煤企期間費用率明顯下降,中位數由2015 年的13.5%連續下降至2020 年的10.4%,2021 上半年進一步降至10%。主要源于管理費用率的明顯壓降,較2015 年的6.1%下行至2021H1 的4.2%。陽泰集團、鄭煤集團等期間費用率在20%以上,華電煤業、開灤集團、山東能源等煤企期間費用率則相對偏低,在5%左右。近三年大多數煤企期間費用率均有所下行,昊華能源、永泰能源等9 家煤企期間費用率下行超5%。仍有部分煤企期間費用率上升,陽泰集團、鄭煤集團等上升均超4%,主要源于財務費用率的明顯上升。再次為營業稅金及附加。
2020 年樣本煤企平均稅金及附加規模為18.8 億,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收入不高,2021H1 為2.7%,較2019 年的2%小幅上升。昊華能源、華電煤業、陽泰集團占比較高,在7%以上;開灤集團、淮北礦業、山東能源等營業稅金占比較低,僅在1%左右。所得稅來看, 2021H1 所得稅/利潤總額為23.5%,由于所得稅費用里包括當期稅費和遞延稅費,煤企之間所得稅差異較大。
風險提示:信息搜集不全面,煤企盈利不及預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