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融合化”聯動、“常態化”服務等方面下狠功夫,不斷創新基層治理工作模式,著力打造“紅色便民圈”,讓“聽民意、解民憂、暖民心”成為常態,切實構建“黨組織引領、社會化共建、社區化共治、鄰里式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強化組織體系,實施“領頭雁”工程。各鎮、街道、社區在廣泛開展宣傳的基礎上,詳細梳理轄區居民的服務需求、公共資源等情況,從滿足居民需求出發,將轄區內具有資源優勢的單位負責人、退役軍人、社會工作者、志愿者、樓院長、居民代表等人員納入“社工委”委員,并健全完善增補退出工作機制,調整“社工委”委員18名,充實23名,并根據“社工委”委員、社區工作者專業特長,按照1∶2的比例分類建立“人才資源庫”和“后備儲蓄庫”,目前全區22個社區共吸納“社工委”委員294名,進一步壯大社區治理工作隊伍力量。
發動多方力量,實施“聚合力”工程。充分發揮294名“社工委”委員橫向聯動、縱向協調的作用,積極組織189名居民骨干、689名黨員干部、162名退役軍人、387名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成立“志愿服務隊”46支,開展環境治理、禁毒宣傳、上門問診等服務活動647次。通過“萌智學堂”“頤老樂園”“爸媽食堂”等多版塊、全方位活動,結合每月主題黨日活動,大力開展文明引導、安全隱患排查、矛盾調解、環境衛生整治、走訪慰問等活動418次,切實讓居民群眾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共同為社區建設貢獻力量。
完善運行機制,實施“優治理”工程。以居民群眾實際需求、轄區重點難點問題為導向,各社區組織“社工委”成員單位召開座談會127次,探討研究群眾密切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建立“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及時調整分解辦理事項。組織“社工委”委員開展“問題大走訪、意見大征集”活動78次,匯總梳理轄區群眾在社區建設、惠民服務、協商議事等方面的問題建議1644條,認領問題1644件,精準辦結1603件,向有關部門協調聯辦41件,以鏈條式的服務增進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切實打造“多方位、全覆蓋”的為民服務體系。
緊盯民生實事,實施“微改造”工程。積極探索“一社區、一特色”服務群眾新模式,督促各社區每月有針對性地開展1次“點亮微心愿、實現微夢想”活動,解決2件群眾反映問題,傳遞“群眾有事我來幫”“群眾心愿我來辦”的正能量。各社區“社工委”委員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靈活設置“便民驛站”8個,增設各類便民設施14個,充分利用公共區域設置各類黨建“微陣地”17個,開展樹枝修剪、環境清掃活動47次,有力提升了居民群眾對“社工委”的認同感,為轄區居民提供了“綠色、便捷、舒心”的居住環境。(記者 牛新建 通訊員 袁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