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間,國內主動脈介入龍頭心脈醫療發布公告: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募集金額不超過25.47億元。
【資料圖】
本次定向增發所募集資金投向全球總部及創新與產業化基地、外周血管介入及腫瘤介入醫療器械研究開發、補充流動資金等項目。
公司也表示:“這次定增將提升產品生產能力,豐富產品種類,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在微創系分拆上市的子公司中,心脈醫療當屬現金流最好的資產,2018-2021年,經營現金流凈額分別為1.07億、1.43億、2.17億、3億;截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賬上現金約10.43億。
所以從這一點看,公司實際上并不像其他生科企業一樣有“性命之虞”,更多在于“未雨綢繆”。
市場投資者面對突如其來的巨額定增案,并未買賬,心脈醫療股價低開-1.2%,隨即一路下行,截止收盤大跌11.1%。
市場反應為何如此劇烈?
1、微創系未解之謎:股東權益被攤薄
市場有一派投資者認為:“母公司微創醫療不斷拆分旗下子公司上市,是在損害母公司投資者的利益。” 這也導致了市場對微創系有刻板印象,微創系公司不斷向市場吸血,早有傳統。
上市公司定增募資,直接帶來的影響是公司的股本被擴大,勢必帶來每股收益被攤薄。
針對這個問題,心脈醫療也很“暖心”,在發行股票的預案里做了一個測算,利用公司凈利潤增長10%、30%、50%的三個檔位假設對于每股收益攤薄的影響。
另外,心脈醫療還補充了公司上市以來的分紅情況,向市場表明公司注重股東回報。
7月13號,控股股東及關聯方自愿延長股票鎖定期6個月至2023年1月23日。
實際上,公司這一系列的解釋和動作,都在呼吁投資者:不要因為短期的回報細節而放棄了公司給你們帶來的長遠利益。
除了關注每股收益的攤薄情況,定增價格的折讓幅度也是關鍵點之一。
按照規定,發行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不含定價基準日當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
如果按照募資金額25.47億、發行股數為現有股本的30%打滿來計算極端值,那么發行的價格在118元每股左右。(按照今日收盤價的80%計算,發行極值在127元每股左右)
相信今天的大跌也是在場投資者對上述兩個短期利空的投票行為,但中長期來看,如果心脈醫療這一募投計劃能夠順利達到公司預期,遠期給投資者的回補還是可觀的。
2、近20億擴產帶來的疑惑,產能存不存在過剩?
問題在于:心脈醫療的步子邁的太大,核心募投方向市場有質疑。
在25.47億的募資額中,18.3億元用于全球總部及創新與產業化基地項目投資,占募資總額的72%,后續項目將新建生產研發大樓,預計達產后將形成年產量80萬根/瓶主動脈、外周血管及腫瘤介入醫療器械產品的生產規模。
80萬根...意味著什么?
查閱了心脈醫療的招股書,心脈醫療在2019年時合計產能3.05萬條,2018年產能利用率達到73.86%,勢頭不錯。
公司IPO時同樣也有擴產項目,主要用于生產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相關產品,建成后可形成年生產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3.51萬條的生產能力。
2021年年報顯示,心脈醫療介入器械銷售總量約為5.05萬根,距離滿產的6.56萬根(粗略疊加)還有30%左右的銷量距離。
80萬根,是現有產能的10倍以上。
如果按照心脈醫療年均營收恒定增長40%,那么至少要連續7年,才能達到這樣的體量。(不考慮產品價格變動等干擾因素)
3、一個全新的領域:腫瘤介入
這次定增,同樣令市場矚目的是心脈醫療將公司進軍腫瘤介入領域擺上臺面。
早在2021年,心脈醫療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拓脈,目前已開展一系列腫瘤介入領域項目的早期研發工作。
血管介入賽道分為心血管介入、神經介入、外周介入和腫瘤介入,除了微創腦科學所在的神經介入賽道心脈未涉及之外,其他均已有布局。
據億歐智庫預測,2021-2025年,中國腫瘤介入器械市場規模將從109.1億增長至175.7億,年復合增速12.7%。
腫瘤介入治療三大細分領域包括:栓塞治療、消融治療和放射治療,其中栓塞治療在近年受到市場青睞,但擁有商業化產品的國產廠商并不多,算得上是一片未被挖掘的藍海。
解釋下栓塞治療,腫瘤主要汲取營養物質來自于供血動脈,栓塞介入即在影像設備的導引下,注入栓塞物質將腫瘤的供血動脈完全堵死。
比如TACE手術(經肝動脈栓塞化療)中使用的栓塞微球,目前只有少數廠商獲批,包括麥瑞通、波科、恒瑞。有數據預測,2028年TACE手術中使用的栓塞微球全球市場規模將達34億美元,中國每年TACE手術量接近70萬例。
研發能力國內第一檔的心脈,雖然沒有先發優勢,但仍期待其在腫瘤介入領域大展拳腳。
不過,腫瘤介入產品的推出放量,至少要4年以上的周期。
4、壓制心脈的,是什么?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短中期壓制心脈醫療市值表現的核心因素,一定是公司的業務結構。
2018-2021年,心脈醫療的主動脈支架類產品收入占營收比重均超過81%,一直存在單一業務比重較大的問題。
另一方面,盡管心脈醫療的產品已在至少16個海外國家或地區實現了臨床植入,海外收入保持良好勢頭,但比重仍然不足(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4.4%)。
在心脈醫療為首的幾家國產廠商合計市占率超過50%的情況下,面對日漸擴大的市場規模,監管層在主動脈介入領域實施集采的動作是有動力的,這也對心脈醫療實現了情緒壓制。
在外周介入板塊、海外收入未對總盤子形成一定影響前,心脈醫療受單一業務結構的壓力都非常大。仿佛回到了一場演講。
結語:
心脈醫療:我們準備募資25.47億,其中19億拿來買地建廠...這個項目的合理性...
投資者A:我不聽我不聽;投資者B:信你個鬼,又吸血;
基金經理X:一鍵清倉,先出來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