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僅5年的中深建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深建業”),于近期向港股市場發起了沖刺。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日前,中深建業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中深建業系中國私營承包建筑企業,獲授五項一級施工承包資質和六項二級及三級施工承包資質,業務遍及廣東、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浙江及新疆等地區。
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中深建業實現收入10.81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13.31億元、13.46億元、3.72億元,凈利潤3.004.8萬元、1355.9萬元、2807.6萬元、-438.1萬元。可見,報告期內公司的收入整體在擴張,利潤表現則有所波動。
(資料圖)
成長性欠佳,H1凈利潤轉負
就業務范圍來看,中深建業主要擔任建設項目的總承包商或分包商,為客戶提供專業而全面的施工服務,具體內容包括負責建設項目的整體協調及管理,包括指定工作計劃、招聘人手、租用設備及機械、采購建筑原材料、監控質量及施工進度。
報告期內,中深建業的收入來源于建筑工程項目、市政公用工程項目、地基基礎工程項目、專業承包項目。其中,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項目可算作是中深建業的業務基本盤,2019-2021年建筑工程實現收入2.92億元、6.26億元、7.79億元,占比分別為27%、47%、57.9%;市政公用工程項目實現收入6.14億元、6.46億元、4.89億元,占比56.9%、48.5%、36.3%。
報告期內,中深建業的兩大核心業務占收入比重此消彼長,至2021年建筑工程已為公司第一大業務,而市政公用工程占比則有所收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9-2022年上半年中深建業從超過200個建設工程項目及市政公用工程項目中確認總收益約為37.89億元。其中,18個項目的合約金額超過5000萬元,另有70個項目的合約金額超過1000萬元。換言之,公司半數以上的項目合約金額不足千萬。
同期,中深建業的地基基礎工程項目實現收入4954.1萬元、3509.2萬元、6053.9萬元,占比4.6%、2.6%、4.5%;專業承包項目實現收入1.25億元、2391萬元、1722.6萬元,占比11.5%、1.9%、1.3%。該兩大業務規模均較小。
分地域來看,中深建業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廣東,報告期各期來源于該省的收入占比均超過七成。同時,河南亦可算作中深建業的重要根據地,但期內來源于該省的收入具有一定波動性,至今年上半年占比已收窄至7.9%。此外,公司尚有少數收入來源于四川、福建以及其他地區。
另就客戶結構來看,如前所述公司的客戶數量眾多,但大部分收益均來自少數大客戶。2019-2022年上半年,中深建業的前五大客戶貢獻收入6.16億元、9.05億元、7.59億元、2.3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7%、67.9%、56.5%、64%。
同期,中深建業最大客戶實現收入分別為2.34億元、2.75億元、2.82億元、0.71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達到21.6%、20.6%、20.9%、19%。
盈利端,2019-2022年上半年中深建業的毛利分別為5893.2萬元、6643.9萬元、7124.8萬元、2165.8萬元,對應毛利率分別為5.5%、5%、5.3%、5.8%,基本保持穩定。與此同時,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3.004.8萬元、1355.9萬元、2807.6萬元、-438.1萬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中深建業的凈利潤轉負,而去年同期則為420.3萬元。
紅海廝殺如何突圍?
眾所周知,長久以來建筑業一直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按產業鏈分類來看,總承包商及分包商處于行業中游位置,其主要職責為管理及執行建筑項目的所有主要范疇,包括但不限于地基工程、樓宇建設、幕墻施工、裝修、翻新及防火等。
從經濟體量來看,亦可以窺見基建的重要性。以中深建業深耕的廣東省為例,2020年該省建筑業總產值變達到了18430億元,而2021年預計將達到21346億元,2017-2021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7%。另據預測,至2026年廣東的建筑業總產值將達到32249億元,2021-2026年對應復合年增長率約為8.6%。
行業規模可觀,但另一方面建筑業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紅海市場。舉例而言,中深建業分別于2019-2022年上半年提交了2590份、2918份、4318份、1099份標書,中標率僅為2%、1.5%、1%、0.6%,中標率不僅較低且還呈現出逐年走低的態勢。
然而,從收入占比來看,中深建業對于投標項目的依賴度可并不低。截至報告期各期末,中深建業來自投標所得項目的收入占比分別為46.6%、51.2%、50.3%、74%,比例不斷升高。
行業競爭激烈且預期增速將放緩,而回看中深建業自身,公司的壓力也并不小。一方面,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凈額分別為0.91億元、2.19億元、2.69億元、2.33億元;公司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分別約為15.5天、43.6天、68.1天、126.3天。
另一方面,同期中深建業的經營活動現金凈額分別為9635.6萬元、2398.2萬元、6106.9萬元、622.7萬元,整體亦處于負增長的狀態。這抑或解釋了為何公司成立僅五年,便急于通過登陸港交所來提升自身的外部融資能力。
資本寒冬下,對于身處傳統行業的中深建業而言,上市固然有助于公司獲得更多的“彈藥”。另外,截至8月31日,中深建業手頭共有56個項目,合計總值約為31.64億元,這亦將在一定程度上為公司后續的增長提供助益。
但身處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中深建業在總部位于廣東的9000多家私營建筑公司中排名尚且僅能沖進前50位,未來公司究竟能否從紅海中突圍恐怕只能留待時間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