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市場延續調整,主要指數紛紛飄綠。盤面仍保持一定活躍度,受消息面刺激,中藥板塊逆勢翻紅,龍津藥業、易明醫藥、眾生藥業等概念股早盤即封死漲停板。
中藥板塊近期受多重因素催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中國中醫藥報,近日,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方邦江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發表論文,證實在標準治療的基礎上,熱炎寧合劑可促進奧密克戎無癥狀和輕癥感染患者的核酸轉陰,為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療效提供了新的循證依據。
研究結果表明,相對于對照組,熱炎寧干預組患者的核酸轉陰時間與住院時間均顯著縮短,無癥狀向輕癥的轉化率明顯降低,無癥狀感染者的新發癥狀中,發熱、咳嗽、咳痰的比例顯著降低。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防疫抗疫的深入,相應的藥物需求量可能越來越大,而有權威背書的藥物則有相當大的概率成為抗疫首選。
此外,近日三明采購聯盟(全國)中藥(材)專區(山東互聯網中藥材交易中心)發布《三明采購聯盟省際中藥(材)采購聯盟中藥飲片聯合采購文件》,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共涵蓋21個品種的42個品規,包括黃芪、黨參片、金銀花、當歸等。
機構認為,作為全國首次中藥飲片省際聯采,本次方案采用“保質、提級、穩供”的總體思路,提倡“優質優價”、不以降價為目標。本次聯采文件的發布利于中藥行業的產業升級,促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在近期持續催化因素下,中藥板塊表現不俗,自9月27日起,中藥開啟連續反彈行情,累計漲幅超過30%,大幅跑贏同期滬深寬基指數,成為市場的主要亮點之一。
中藥長期價值
中藥具備消費品和保健品屬性,全國人口老齡化,中老年人的醫療和保健需求日積增長,居民消費升級,驅動中藥行業保持增長。長期來看,受益于消費升級和政策扶持,中醫藥行業整體需求仍持續向好。
數據顯示,2021年中成藥和中藥飲片行業在我國醫藥行業的收入占比分別達17%和7%,合計達到約24%,市場規模近7000億,在我國醫藥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
同時,國家藥監局正在加快構建中藥審批制度。據CDE數據,截止2022年10月30日,2022年CDE新受理中藥注冊申請1304件,同比增長21%,其中受理中藥新藥申請54件。今年以來,中藥審評審批效率明顯提升,中藥監管制度體系健全優化。
總的來看,當前中藥板塊具備四大屬性,估值低、機構持倉低、盈利預期修復以及政策的避風港效應,板塊行情具備可持續性,后續有望反復活躍,投資者可留意相關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