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再說一遍,IPO制度設計的邏輯和目標就是篩選最優秀的公司上市。IPO是對優秀公司的一種獎賞,而不是經營不善公司的救命稻草。2.?? 不管你怎么改革,IPO的定位和功能就是錦上添花,對于優秀企業的獎勵;而不是雪中送炭,救不堪的企業于水火。3.?? 中小投資者購買上市公司股票,就是要來實現收益得到豐厚回報的,不是來跟著企業一起渡劫的,更不是被禍害和收割的。4.? 北交所的IPO到底該怎么審核,還是有一個模糊和爭議,也沒辦法,畢竟是在各個已經成熟的老大哥級別的板塊夾縫中生存。目標遠大了,沒法競爭;姿態放低了,不好生存。北交所真的不容易。5.? 從規則和實踐來看,交之其他板塊的IPO,北交所相對還是更加寬容和標準低一些,但是到底哪些方面寬容、以及標準低的條件和依據是什么,是我們思考的問題。6.? 北交所IPO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困難和復雜,同樣,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簡單和容易,更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7.? 北交所對于所處行業還是有著嚴格限制的,如果不好理解,可以直接參照創業板三創四新的定位。至于業績,北交所應該是若低于創業板水平,但是怎么差異化競爭,那可是個技術活,甚至是個怎么也掰扯不明白的事情。8.? 我們看企業的經營發展和實現的業績情況,不止要看現在(報告期內)的情況,更要看未來的趨勢和判斷;不止要看表面上看起來的實現的業績規模和變動趨勢,更要理解業績波動背后的邏輯和合理性,邏輯是否成立又是否真實合理。9.? 傳聞創業板要提高標準,重視質量不再看重數量,不管傳聞是真是假,從最近一個月的創業板審核情況來看基本上就是這么做的。如此看來,那倒是對北交所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或許選擇的企業多了,但是還是請北交所保持初心,堅持底限,光明在前方。10.一年的時間,北交所做了很多努力,不過實現的上市共識家數以及流動性水平都還是跟預期有著很大的差距,就算是推出來北交所50指數,不過也是更多形式大于實質,效果也不會太理想。沒辦法,只能忍辱負重,繼續深挖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