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凱摘要:9月底理財產品暴雷,股價不跌反漲,這一次就沒那么幸運了。
作者|A ? K
12月20日晚間,恒銀科技發布公告稱,購買的信托產品再次出現逾期。恒銀科技股票21日全天“一字板”跌停,收報5.57元/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信托接連踩雷
公告顯示,去年7月,恒銀科技購買了國民信托的“國民信托·慧金87?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金額1.7億元,期限18個月,預計年化收益率11%。
但截至公告日(投資收益到期日),恒銀科技共收到該產品投資收益1298.59萬元,本金1.7億元及剩余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
此次信托踩雷與融創集團有關。據披露,國民信托已向該信托項目的借款人天津致融建筑材料銷售有限公司發送付款通知函,督促其及時償還未兌付本金及利息,但天津致融建筑材料銷售有限公司及保證人融創華北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目前資金狀況較為緊張,該信托項目預計將延期兌付。
恒銀科技還指出,預計信托產品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可能影響公司2022年度財務業績,但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活動的現金周轉,具體金額以會計師年度審計結果為準。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恒銀科技年內第二次信托踩雷。今年9月26日晚間,恒銀科技發布公告稱,去年9月,公司購買了長安國際信托的“長安寧—盈祥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金額為1500萬元,期限12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8 %。但截至公告日,恒銀科技共收到該產品投資收益63.67萬元,本金1500萬元及剩余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
該次信托踩雷則與正邦集團有關。據披露,受“豬周期”影響,正邦集團有限公司近期因流動資金緊張,導致信托產品發生逾期未兌付情形。而長安信托已凍結正邦集團持有的正邦科技非限售流通股股票6762萬股,并已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完成執行案件的立案,本案正在強制執行中,目前上市公司尚未公布其最新進展。
不過,上次踩雷非但沒有引發股價跌停,次日股價反倒以上漲1.34%收盤,經過幾個交易日的調整后,短短一個多月間股價上漲超過50%。
業績深陷困境
恒銀科技熱衷于購買信托產品背后是上市公司持續低迷的業績,而頻繁的信托產品暴雷或加劇上市公司的業績虧損。
據了解,恒銀科技是一家智慧銀行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提供傳統銀行向智慧銀行轉型過程中所需的現金類、非現金類、支付安全類等全方位的智能產品、技術和服務。
2017年,恒銀科技成功登陸上交所,成為主板市場第一家專注于金融自助設備及解決方案的上市公司,但“出道即巔峰”,此后,上市公司的業績出現“變臉”,從增長轉為下滑。
2018年-2021年,恒銀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75億元、10.21億元、9.24億元、7.15億元,增長率分別為-34.33%、4.79%、-9.55%、-22.6%;凈利潤分別為8007萬元、-4054萬元、3242萬元、1902萬元,增長率分別為-46.34%、-150.64%、179.99%、-41.36%。
而扣非凈利潤更是連續虧損三年。2022年前三季度,恒銀科技營業收入3.94億元,同比下滑14.67%,凈利潤虧損7942萬元,同比下滑506.47%,扣非凈利潤虧損8639萬元,同比下滑772.3%。
對于業績虧損,恒銀科技表示,主要系受疫情影響,銀行招標采購延后,同時上游供應商無法按期交貨,部分訂單被動取消,此外,市場相對前幾年需求減少,同時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銷售毛利率下降。
而在市場看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電子支付對現金類產品的沖擊,以及非現金類產品對智能化要求的提升和競爭的加劇,導致上市公司各板塊業績全面下滑。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恒銀科技的現金類設備及服務營收4.08億元,同比下滑24.76%;非現金類設備及服務營收1.84億元,同比下滑8.34%;設備配件類營收1.09億元,同比下滑21.7%;技術服務及其他營收0.11億元,同比下滑72.91%。
免責聲明
富凱財經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系后臺,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