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布局鑄錠單晶及HJT電池領域,并計劃三年內令賽維實現IPO。”2018年,當甘勝泉接手破產的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江西賽維”)時,曾許下如此抱負。
【資料圖】
如今四年過去,他不僅一一兌現了當年的諾言,更使賽維找到了重回昔日巔峰的希望。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獲悉,2022年12月22日,江西海源復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源復材”,SZ:002529)發布公告稱,經董事會審議,公司擬在滁州市全椒縣投資新建光伏產業基地,其中一期建設10GW TOPCon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二期建設5GW HJT超高效光伏電池及3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預計總投資約80.2億元。
而就在數天前,海源復材董事長甘勝泉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在電鍍銅技術方面已趨于成熟。對標以往的電池銀漿,采用電鍍銅工藝技術,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轉換效率可以增加0.3%。公司有望成為行業內首家應用電鍍銅技術的企業,預計2023年具備產業化,2024年開始形成規模化產能。”
一面是產能擴張,一面是技術突破,賽維的“重生之門”正隱藏其中。
一諾千金的賽維新掌門人
在光伏行業,江西賽維可謂大名鼎鼎。
該公司創立于2005年,主營太陽能多晶硅鑄錠及多晶硅片研發、生產、銷售。2007年6月,江西賽維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同時創造了當時中國新能源領域最大的一次IPO。時至2010年,江西賽維的產能已達到2000兆瓦、營收200億元,體量位居全球第一。
賽維后來的故事便眾所周知了。2012年前后,因遭受歐美“雙反”打壓,中國光伏行業岌岌可危,在此時期,江西賽維因盲目擴產導致公司無力面對行業頹勢,進而破產。
彼時,接盤江西賽維,并表示要將賽維拉出泥沼的“白衣騎士”,正是甘勝泉。
據公開資料,甘勝泉出生于1971年,學歷為工商管理學士。2017年,甘勝泉以贛商科技集團控股江西賽維,而后,其表示要募資5億元人民幣,用于投資布局鑄錠單晶及HJT電池領域,并計劃令賽維在未來三年內實現IPO,以此重振賽維。
為了這份承諾,甘勝泉一直努力至今。
2019年6月,甘勝泉創立江西嘉維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后更名為“江西賽維電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賽維電力”)。一年后,賽維電力以溢價約69%的代價收購了瀕臨退市的海源復材22%的股份,成為了這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而此舉就是為了踐行令賽維上市的諾言。
另一方面,拿下海源復材之后,甘勝泉開始以此為平臺,頻繁布局光伏領域,尤其是HJT技術,就此兌現了另一半諾言。
如今,在宣布擬投資約80.2億元,于滁州布局15GW n型高效光伏電池及3GW高效光伏組件產能后,海源復材旗下光伏電池與組件的規劃產能已分別達到28.3GW、23GW。在此之中,明確為HJT的電池產能為5.6GW。
與此同時,隨著資產注入與頻繁布局,海源復材的光伏業務營收占比也在不斷攀升。截至2022年6月,光伏業務已成為上市公司的第二大營收來源,占比32.83%,賽維在資本市場現身已指日可待。
至此,甘勝泉在江西賽維原有硅片業務的基礎上,以賽維電力的名義逐步開拓出光伏電池、組件業務以及一個上市公司平臺。這在形成一體化產業鏈的同時,還找到了融資渠道。
可以說,甘勝泉不僅實現了重振賽維的諾言,而且做得更多。在他的努力下,賽維這塊生銹的金字招牌,已然開始重新發光。
重回巔峰的希望
如果重振賽維,指的是幫助江西賽維逃脫破產泥潭,實現正常生產經營,同時令賽維這塊招牌在市場中得以存續,甘勝泉無疑已經做到了。
但在此過程中,甘勝泉不僅重振了賽維,更仿佛推開了賽維的“重生之門”。相較“重振”,“重生”一詞已然厚重了許多,其指的是賽維能夠恢復到當初巔峰時期的樣子,成為行業龍頭。
近日,海源復材對外宣稱,公司在光伏電鍍銅技術方面已取得突破,中試效果良好。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了解到,電鍍銅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電極金屬化技術,主要是在基本金屬表面通過電解方法沉積金屬銅制作銅柵線,以此收集光伏效應產生的載流子。
相較目前行業主流的以銀漿制作的銀柵線,采用電鍍銅技術制作銅柵線將大幅降低光伏電池生產成本。
廣發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光伏電池主要消耗低溫銀漿,銀漿占電池非硅成本的比例較高,而HJT電池的銀漿占比更是明顯高于TOPCon和PERC。近年光伏行業通過多主柵、0BB、轉印、銀包銅等技術持續推動行業的“少銀化”,但是隨著光伏裝機量的上升和“少銀化”技術的逐步推進,“去銀化”已經提上了日程,電鍍銅就是“去銀化”的終極路線。
近年來,如隆基綠能(SH:601012)、邁為股份(SZ:300751)、愛旭股份(SH:600732)等頭部光伏企業,都在電鍍銅技術方面進行著探索,但一直未有成果。
如今海源復材在電鍍銅工藝上取得突破,甘勝泉旗下的“賽維系”無疑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海源復材能在電鍍銅工藝方面取得突破,主要得益于賽維國家光伏工程中心的技術支持。”在媒體采訪中,甘勝泉說道:“從中試情況來看,對標以往的電池銀漿,采用電鍍銅工藝技術,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轉換效率可以增加0.3%。海源復材的電鍍銅技術已趨于成熟,目前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有望成為行業內首家應用電鍍銅技術的企業。目前公司計劃2023年實現電鍍銅技術產業化,2024年實現規模化產能。”
不難看出,當前賽維已通過技術創新建立了領先的產品力,重回昔日巔峰的希望就此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甘勝泉掌舵“賽維系”幾年來,雖然在產能、業務拓展、技術突破等方面碩果累累,但從海源復材的業績表現來看,甘勝泉旗下的光伏業務的盈利能力實則非常堪憂。
從2019年至2021年,海源復材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35億元、0.33億元、-1.09億元。時至2022年第三季度,海源復材歸母凈利潤為-0.63億元,始終徘徊在入不敷出的邊緣。
造成此種境況的原因,除了投資產能的成本外,最主要還在于光伏原材料多晶硅價格的持續攀升。
而如今,伴隨硅料產能釋放,硅料價格正持續下滑,這將對“賽維系”的生產經營帶來重大利好。
在行業環境不斷優化的背景下,甘勝泉的“賽維系”有技術、有產能、有融資渠道,未來重新成為昔日受萬眾矚目的賽維,未必沒有可能。
(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