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馬小姐
(資料圖片)
上周聽一位基金經理路演,說到2023年哪些行業有戲。
他講了一個觀點很有意思,大意是,可以密切留意交通運輸、物流行業的股票或者ETF表現,這是疫后經濟復蘇的領先指標,也代表市場對經濟復蘇的看法。
這種觀點頗有代表性。或許也解釋了為什么最近交通運輸相關基金陸續推出,比如新年第一個工作日開始進入發行期的華夏中證全指運輸ETF(場內簡稱:交通運輸ETF,代碼:159666),跟蹤的是中證全指運輸指數。
放在過去,這類指數看起來總覺得平平無奇。從歷史表現看,交通運輸行業頗有點遺世獨立的味道,和主流寬基指數(比如滬深300)關聯性很弱,也有很強的防御性,很難給人太深的印象。
但站在今天的時點,情況又有不同。交通運輸,某種程度代表了疫情后復蘇的方向、速度以及彈性,甚至可以看做一種領先的景氣標識,這么一看倒略顯性感了。
這輪復蘇的領先指標
交運行業細分龍頭
市場上和交通運輸相關的指數,有多種選擇,互相之間的差異并不太大。
就拿交通運輸ETF(159666)所追蹤的中證全指運輸指數(指數代碼:H30171)來說,是標準二級行業指數,以進入該二級行業的全部證券作為樣本編制指數,形成中證全指運輸指數。
指數共有89只成份股。行業上,主要聚焦在物流、航運港口、航空機場、鐵路公路4個子行業上。這4個子行業也是最主要的,截止2022年底的數據,涵蓋了93.3%的成份股以及97.0%的權重,基本覆蓋了交通設施和運輸業主要細分領域。
中證全指運輸指數的集中度很高。前十大成份股權重合計51.04%,前五大成份股權重合計36.46%。
前十大成份股,基本上涵蓋了各個細分行業的龍頭。比如順豐控股、京滬高鐵、中遠海控、上海機場、大秦鐵路等等,代表性很強。
圖:中證全指運輸指數前十大成份股
數據來源:Wind,2022.12.30以上不作為個股推薦
疫后重啟:
4個子行業的看點
人們對于這一波疫情還會沖擊多久,仍然有很多爭論。不過新年伊始,眼見著人員流動開始慢慢恢復,對于鐵路、公路、航空、機場客流量的帶動可能也將逐步顯現出來。這個行業過去幾年里受到的壓制越多,回歸之路也越受關注。
當然不止于此。交通運輸的4個主要子行業——物流、航運港口、航空機場、鐵路公路,本身也各有看點。
簡而言之,物流快遞是最有想象力的,成長屬性也比較強。加上有直播、電商出海等新型業務的加持,未來的想象力也更大。而鐵路、公路、港口,相對而言更偏向于防御屬性,這類行業在宏觀環境波動時,也能保持穩定增長。
1、物流
疫情重啟時,物流可以看做經濟增長最為領先的指標之一。
一旦進入疫后重啟階段,隨疫情好轉和經濟增速恢復,快遞業務量的同比增速通常會有所提升。在早期,經濟不確定性比較高的階段,物流快遞行業的龍頭公司,也會受益于第三方物流滲透率提升,上下游集中度提升。加上To B物流恢復往往也會早于宏觀經濟回暖。因此,物流行業的變化很值得追蹤。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物流板塊的整體市值,對標美國,長期依然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物流上市公司市值約0.9萬億元,還遠少于美國的2.7萬億元。202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達14.9萬億元(占GDP14.7%),美國的物流市場規模11.1萬億元(占GDP比重為7.6%)。未來這個行業的市值拓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2、港口航運
港口的貨物吞吐量,也是非常直觀的領先指標。
港口吞吐量往往先于經濟增速變化,增速與經濟增速也緊密相關。在經濟回暖早期階段,企業會提前購買生產原材料,從而帶來貨物吞吐量增長。在經濟周期下行初期,企業訂單提前減少,也會導致運輸需求先于宏觀經濟開始下降。
3、航空機場
航空堪稱過去幾年受疫情壓制最多的行業之一。一旦需求開始恢復,航空機場板塊恢復過程中有望呈現很高的供需差,帶動板塊量價齊升、業績修復。這一輪航空周期,由于供給全球范圍收緊,上漲動能可能將比較強勁。加上國內經濟艙全價提升,國際線放開可能帶來的高票價彈性,也都有望帶動航空盈利超預期。
中國人口總數是美國的三倍多,但是人均乘機次數(0.47次)僅為美國的六分之一,整個行業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4 、鐵路公路
公路是典型的弱周期板塊。從歷史數據看,除了2012年和2015年外,2010年以來收費公路的通行費收入增速均快于GDP增速。優質公司長期跑贏大盤。
長期表現:
一款“獨立性”很強的指數
除了特殊時期的獨特看點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交通運輸這類指數的長期表現“獨立性”和“防御性”很強。
中證全指運輸指數在過去5年中,除2018年外,年年是正收益。指數推出以來,累計收益率達到76.94%。
和其他行業指數相比,最大的特點是,與主流寬基指數的相關性很低。
比如中證全指運輸指數,近5年與滬深300相關系數僅為0.79,常表現為階段性獨立行情。2022年上半年,中證500出現9.22%的回撤,而中證全指運輸指數僅微跌0.38%,在行業指數中屬于相當抗跌。
圖:中證全指運輸指數收益率
另一個特點是,成份股格局上看,整體偏大中盤。
目前成份股平均總市值331億元,中位數156億元。500億以上成份股權重占比57.50%。其中順豐控股、京滬高鐵、中遠海控總市值超2000億元,權重分別占10.05%、9.38%和7.74%。
圖:指數成份股規模分布(權重)
數據來源:Wind,權重及市值數據均截至2022.11.30
估值方面,最新估值PE-TTM19.08倍,PB-LF1.47倍,分別位于成立以來41.36%、22.63%分位處,估值水平合理。
數據:來自wind(2023年1月4日)
附上TIPS:
交通運輸ETF
代碼159666
跟蹤指數:中證全指運輸指數。
風險提示:本文不代表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