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主要指數有所回踩,港股也是午后回調了一些。我們昨天提到A股流動性前幾日階段性達峰,今天全A成交額仍比昨日稍低,只有7418億元出頭。總體而言,行情似乎總體還是呈現“猶豫中上漲”的局面。
對此,國盛證券認為,在連續反彈后主板出現縮量滯漲,沒有出現強勢突破,短期回踩整固的概率較大,市場分歧較大,由于元旦和春節相隔的時間比較近,節前效應或有一定重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過,北向資金依舊很堅定。2023開年7個交易日,已經連續6天凈買入,累計凈買入額超411億元,我們昨天提到,2022年全年北向資金才凈買入900億元,開年這7天的量已經占去年全年的45%!
從全市場融資余額變化上看,杠桿資金并沒有明顯衰弱跡象,1月10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為1.45萬億元。歷史上看,在杠桿資金沒有快速調整情況下,全A指數出現快速調整的概率較低。
最近不少知名投資人喊出“牛市起步”類的觀點,李蓓、林園的觀點今天也傳播甚廣。其實李蓓前段時間已經明確表達出對權益市場的看好,而在其對沖策略最新月報中,李蓓表示在2022年的最后兩個月顯著加大權益倉位,截至2022年末,宏觀對沖產品的權益凈倉位達到87.80%。李蓓再次強調:A股市場很有可能已經走過了最低點,站在新一輪長期牛市的起點,未來中國經濟的復蘇會是溫和的。
林園也在證券時報的最新采訪中表示“我認為現在就是牛市初期”,比較看好2023年的股市表現,今年應該會恢復到一個正常水平,目標是三年前的水平。2023年看好兩條主線,一類是此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還有泡沫快擠完的房地產行業;一類是未來市場不斷擴大的,有持續增長需求的行業,比如醫藥等。
【市場熱點回顧及解讀】
好了,來快速回顧下今天行情。今天A股沖高回落,上證指數收跌0.24%報3161.84點,創業板指跌1.13%,萬得全A跌0.49%。市場成交額7421.9億元,超3800只個股下跌。北向資金實際凈買入76.14億元,連續6日加倉,累計超410億元。
板塊方面,年報預增概念持續發酵,資源股休整幾日后由煤炭帶領反彈,銀行地產股在不斷的刺激政策下持續有所活躍;而此前預期較為充分的信創、文旅跌幅相對較大。
資金動向上,申萬一級行業中,煤炭、銀行、電子今日獲主力資金凈買入居前。時間稍拉長,近5日主力資金累計凈流入額排名前三位分別是電力設備、電子、有色金屬。
【ETF全知道熱點收評】今日重點聊聊地產、銀行、港股互聯網這幾個板塊主題的交易和基本面情況。
【地產ETF(159707)】
1月11日,A股地產板塊再迎利多消息,同時結束前三日低迷,今日發起攻勢!中證800地產指數早盤漲幅迅速放大,收盤上漲2%,成份股漲跌參半。千億地產龍頭招商蛇口大幅上漲5%,獲主力資金加持1.36億元!招商積余、保利發展、濱江集團均漲超2%。
地產ETF(159707)早盤沖高,隨后維持小幅整理,收盤上漲1.57%結束三連陰,全天換手率14%,交投持續活躍。據深交所數據,地產ETF近3個交易日持續獲得資金加倉,份額凈增長500萬份。
消息面上,11日上海市有關領導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并將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面推進“兩舊一村”改造。
10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召開會議明確,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聚焦專注主業、合規經營、資質良好、具有一定系統重要性的優質房企,開展“資產激活”“負債接續”“權益補充”“預期提升”四項行動,綜合施策改善優質房企經營性和融資性現金流,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回歸安全區間。
對此,國金證券最新研報指出,預計未來在需求側的政策將持續落地,信貸支持、購房限制寬松都將進一步加大,尤其將釋放置換性改善需求的購買力。在供給側融資支持力度和范圍持續加大的背景下,頭部央國企和改善型房企將更受需求側寬松政策的利好。
華泰證券認為,本次會議從定義、手段、目標三維度,明確了“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表”的具體內涵,或將加速地產金融支持政策落地。疊加需求端政策持續加碼,或將加速地產銷售企穩回升,抑制信用風險向頭部房企擴散,房地產板塊將迎來貝塔機會。
資料顯示,地產ETF(159707)為目前全市場首只跟蹤中證800地產指數(399965)的行業ETF,指數成份股共23只,聚焦地產龍頭,保利發展、萬科A、招商蛇口占比超4成,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7成,在地產行業競爭格局改善、龍頭強者恒強的大背景下,中長期業績和彈性優勢凸顯。
二、【銀行ETF(512800)】
在地產政策刺激下,銀行股也出現反彈,銀行ETF(512800)收漲0.73%,成交額達2.74億元。
上交所權威數據顯示,銀行ETF(512800)近10日有8日呈現份額正增長,截至1月10日,10個交易日內估算資金凈流入高達3.14億元!
民生證券策略首席牟一凌在最新研報《下一個“左側”》中的核心觀點認為,市場的邊際交易已然改變,由于2022年Q1的低基數效應,下一個邊際交易場景應該是以地產為代表的經濟舊動能的修復,投資者可以布局:保險、銀行、房地產、建材。
平安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認為,國內板塊低估主要源自市場對于資產質量的悲觀預期,但我們看到近期政策持續調整優化將極大緩解市場的擔憂情緒,預計過度折價有望迎來修復;當前我國銀行板塊靜態PB僅0.54x,估值處于歷史絕對低位,且尚未修復至疫情前水平,對應隱含不良率超15%,機構與北上資金持倉也均處于歷史低位,積極看好板塊的估值修復機會。
資料顯示,銀行ETF及其聯接基金跟蹤中證銀行指數,包含42只上市銀行股,反映板塊整體行情,避免個股黑天鵝風險,其中 7成倉位聚焦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等高成長性銀行股,3成倉位配置于優質城商行、農商行,捕捉短期題材性機會,是分享銀行板塊行情的高效投資工具。
三、【港股互聯網ETF(513770)】
1月11日,港股三大指數沖高回落,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收漲0.49%,恒生科技指數小幅收跌0.25%,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收跌1.03%。大型互聯網巨頭表現分化,騰訊控股收漲3.15%領漲互聯網板塊,且刷新半年新高;快手跌超1%,小米、美團均收綠。
ETF方面,跟蹤港股通互聯網板塊行情的港股互聯網ETF(513770)早盤高開,最高觸及近2%漲幅,午后回落轉綠,收跌0.54%。全天成交額1.41億元,換手率逾21%。
近兩個多月來,以港股互聯網板塊為代表的港股強勢反彈勢頭在全球范圍內一馬當先,站在當下,這波行情能否持續?資金已加速布局代表ETF,投出了自己的選票。上交所數據顯示,港股互聯網ETF(513770)份額連續4日實現凈增長,資金累計凈流入近6000萬元。
與此同時,機構紛紛對港股后市表示樂觀。
興業證券表示,港股互聯網公司估值持續修復,業績有望超預期。傳媒板塊中,廣告主投放預算回暖,2023年將迎來廣告行業收入穩健增長,流量質量高的社交平臺、流量增速領先的短視頻平臺,以及實體經濟廣告主占比高、場景更精準的搜索型平臺,將擁有更好的彈性。本地生活板塊、線上旅游板塊業務也將逐步復蘇。
中信證券稱,隨著海外投資者對國內政策預期的逐步扭轉,外資在2023年有望持續回流港股。展望2023年,國內防疫政策的進一步優化,疊加地產信用風險的逐步化解將共同帶動經濟基本面預期逐步企穩,改善港股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在衰退預期交易后,二季度起港股料將進入估值抬升階段,隨著下半年國內經濟復蘇提速,料港股更將迎來估值和業績的雙重修復。
私募大佬董成非認為,約束港股市場的一些因素都在發生正向變化。這段時間港股反彈的幅度也非常可觀,大環境的改善會帶來港股和A股的再平衡,未來港股給投資者帶來的整體投資體驗改善。
【重要提示】看好港股互聯網板塊投資機會,卻沒有股票賬戶的投資者注意啦!
港股互聯網ETF(513770)聯接基金——A類 017125 / C類017126現已開放申購,投資者可通過網上代銷平臺7*24申贖港股互聯網ETF聯接基金,最低10元即可買入,低成本便捷投資各領域港股互聯網巨頭!
【利空出盡港股迎修復行情,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成“反彈王”】
港股市場自10月31日觸底后即迎來一波反彈行情,截至2022年末,恒生指數累計上漲33.09%,恒生科技指數則累計上漲46.26%,而港股互聯網ETF(513770)跟蹤的標的指數——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931637)的表現在所有港股所有科網類指數中領先,單月漲幅高達55.70%,成為港股這波行情的“反彈王”。同期港股互聯網ETF(513770)收獲反彈49.06%。
數據來源:Wind,統計周期:2022.10.31~2022.12.30
【港股互聯網ETF(513770)支持日內T+0交易,低成本便捷投資港股互聯網巨頭】
港股互聯網ETF(513770)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931637),從港股通范圍內選取30家流動性優、總市值高的互聯網相關上市公司作為指數樣本股,反映港股通互聯網主題上市公司證券整體表現。指數覆蓋互聯網行業大市值龍頭公司,高成長性配置價值凸顯;權重股聚集美團、騰訊控股、小米集團、快手等不同互聯網細分賽道龍頭公司,備受南向資金青睞;指數長期業績優于恒生科技指數等同類指數,收益彈性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互聯網ETF支持日內T+0交易,交易時段實時IOPV,可便捷日內交易及套利等操作。
風險提示:地產ETF被動跟蹤中證800地產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布日期為2012.12.21;銀行ETF被動跟蹤中證銀行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布日期為2013.7.15;港股互聯網ETF被動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16.12.30,發布日期為2021.1.11。港股互聯網ETF被動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指數基日為2016.12.30,發布日期為2021.1.11,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近5個完整年度的漲跌幅為:2018年,-30.73%;2019年,4.43%;2020年,109.31%;2021年,-36.61%;2022年,-23.01%。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不作為任何個股推薦,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資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基金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根據基金管理人的評估,地產ETF、銀行ETF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港股互聯網ETF風險等級為R4-中高風險。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本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于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于基金風險收益特征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并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本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