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券商上市“第一槍”打響!信達證券募資26億元,中小型券商急于“補血”
【摘要】A股上市券商再添“新丁”。2023年首家上市券商誕生,信達證券于2月1日正式登陸上交所主板,成為A股第43家上市券商,信達證券上市首日大漲44%。2月2日,公司股價一字漲停,報收13.07元,總市值423億元。
【資料圖】
圖片來源:網絡
A股上市券商再添“新丁”。2023年首家上市券商誕生,信達證券于2月1日正式登陸上交所主板,成為A股第43家上市券商,信達證券上市首日大漲44%。2月2日,公司股價一字漲停,報收13.07元,總市值423億元。
信達證券沖A之旅歷時兩年多,募資總額為26.75億元。資深金融業人士、高級數據分析師袁帥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身處競爭激烈的證券行業,在馬太效應不斷加劇下,雄厚的資金實力將成為券商排名的“勝負手”,這就意味著,沒有資本金就沒有未來。低價競爭下,留給中小券商的增長空間將越來越有限,“腰部”券商要想突圍,要么IPO上市補血,快速擴充凈資本實力;要么就通過并購突圍。
資本規模偏小成發展瓶頸
據悉,信達證券成立于2007年,是國內AMC系第一家證券公司,兔年成為繼東興證券后的第二家上市AMC系券商。目前信達證券在17個省、市設立102家分支機構和5家子公司。
不過,信達證券資本規模偏小,日益成為其發展的瓶頸。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度信達證券的凈資產和凈資本規模分別為120.02億元、93.36億元,分別排在行業第50名和第52名,資本規模處于中游水平,并無顯著優勢,是名副其實的“腰部”券商。
資本規模較小,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業績,也會使其面臨行業競爭地位下降風險。對此,基于補充資本實力的需求,信達證券表示,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補充資本金,增加營運資金,發展主營業務。
袁帥表示,無論是品牌、資源、人力,還是風控合規管理,中小券商都明顯落入下風,如果想從大型券商間突圍,必須打破自身的桎梏,不僅要做大業務規模,更要做大凈資本,因為當前券商經營規模仍主要取決于凈資本。
另外,在招股書中,信達證券還披露了員工平均薪酬情況,2021年度公司人均年薪36.91萬元,其中,管理層員工人均年薪為287.65萬元,普通員工平均年薪為31.4萬元,范圍在4.5萬元至130萬元之間。盡管2022年只披露了上半年薪酬,但是呈明顯上漲趨勢。
5年僅完成3單IPO項目
從業績來看,信達證券位于中上游水平,整體保持逐年增長,但在2022年出現“滑坡”,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2.23億元、31.62億元和38.0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6億元、8.56億元和12.12億元。
另外,受市場交易量和傭金率下滑等因素影響,信達證券預計2022年業績會有所下滑,預計2022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長-7.97%至7.80%;凈利潤同比增長-7.74%至7.96%,經紀、信用、投行以及自營業務均是主要拖累項。
從業務結構看,信達證券過于“偏科”,作為一家AMC系券商,經紀、自營等傳統業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經紀業務更是貢獻營收超四成。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信達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分別為12.27億元、16.39億元和16.85億元,在尋求業務多元化突圍下,占比營收從60.13%降至44.29%。
投行業務較為薄弱,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信達證券投行業務收入分別為2.3億元、5.4億元和4.4億元,到了2022上半年驟降,投行業務營收4860.43萬元,營收占比僅有2.72%。
具體來看,股權融資方面“硬傷”明顯,五年僅完成3單IPO項目,2017年至2019年,信達證券連續三年IPO顆粒無收,2020年和2021年,也僅分別完成2單和1單保薦項目。
針對公司業績和投行業務問題,《華夏時報》記者電話聯系了信達證券,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后續請關注公司公告,以公告為準。
圖片來源:網絡
中小型券商排隊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券商上市行情頗為寡淡,2021年和2022年均僅有一家券商成功闖關IPO,分別是財達證券和首創證券。不過,今年開始回暖,信達證券打響兔年上市“第一槍”,中小券商紛紛踏上了IPO上市融資之路,機構稱2023年或迎券商上市大潮。
大同證券認為,未來中小券商或將扎堆上市。信達證券在2月1日上市,成了A股2023年首家上市券商,中小券商上市融資之勢將成,未來或將出現中小券商扎堆上市的局面。
目前,多家中小型券商正在密集沖刺IPO,東莞證券已經通過發審會,正苦等一紙批文,IPO長跑已達7年之久。
排隊等待審核的券商還包括,渤海證券、財信證券、開源證券、華寶證券和華龍證券。其中,渤海證券、財信證券、開源證券當前進展均為預先披露更新,華寶證券已收到監管反饋,華龍證券已獲受理。
此外,東海證券、華金證券、國開證券、申港證券、湘財證券等多家中小券商正處于IPO輔導備案登記受理階段。
袁帥還指出,登陸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是中小券商突圍的主要方向,能夠有效補充資本金,此外,還可以通過并購重組和特色化經營突圍,走差異化和多元化發展路線,形成核心競爭力。不過,融資也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充分利用資金,帶動公司發展,并為股東們帶來回報,是一個更為重要的課題。
以上來源 | 華夏時報 記者 邱利 陳鋒 北京報道
免責聲明 | 僅用于學習交流,并不用于商業用途。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及設計圖片,所有轉載的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知識歸該權利人所有,新社匯·全媒體矩陣不對相關圖片內容享有任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