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蔡嘉
隨著傳統業態轉型升級的推進,柳藥集團(603368.SH)盈利能力再次邁上新臺階。
2月8日晚間,柳藥集團披露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90.92億元,同比增長約11.42%;凈利潤約6.92億元,同比增長約22.79%。
【資料圖】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這是柳藥集團自2021年增收不增利之后,實現凈利潤正增長,并達到上市八年以來新高。除了穩步發展傳統的批發和零售板塊之外,柳藥集團逐步提升工業產能規模,加快自產品種的市場拓展。經過四年的培育,醫藥工業板塊對公司的利潤貢獻持續擴大,已發展成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數據顯示,2022年,柳藥集團的醫藥工業板塊實現營業收入7.95億元,同比增長48.09%,占比4.17%;凈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47.08%,占比21.02%,為公司第二大利潤貢獻板塊。
預計2022年實現營收凈利雙增
經歷短期陣痛之后,柳藥集團經營業績實現提升。
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柳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190.92億元,同比增長約11.42%;凈利潤約6.92億元,同比增長約22.7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約6.86億元,同比增長約24%。
作為一家綜合性醫藥上市企業,柳藥集團于2014年12月登陸資本市場。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上市后柳藥集團經營業績一直呈現穩步增長趨勢,上市次年公司凈利潤首次突破2億元,并以年均增加億元的速度不斷刷新自身紀錄。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0年,柳藥集團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6.55億元、65.08億元、75.59億元、94.47億元、117.15億元、148.57億元、156.69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7億元、2.08億元、3.21億元、4.01億元、5.28億元、6.85億元、7.12億元。
然而,伴隨著帶量集采、按病種付費等行業政策疊加落地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加速跨界融合,柳藥集團進入轉型陣痛期。2021年,柳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71.35億元,雖然同比增長9.36%,但當期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5.64億元、5.53億元,同比減少20.78%、18.72%,也是公司上市后首次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對于2022年經營業績止跌回升,柳藥集團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公司緊密圍繞既定的發展戰略扎實開展工作,落實傳統業態轉型升級、工業板塊做大做強戰略。
其中,在批發板塊,柳藥集團搶抓優質品種,強化品種優勢,持續開展藥械耗材SPD項目,穩步提升批發市場規模,尤其加快器械耗材市場份額的提升。在零售板塊,公司強化批發與零售協同,推動處方外延、慢病管理、DTP等專業創新業務發展,保持零售業務業績穩健增長。
在工業板塊,柳藥集團逐步提升工業產能規模,根據市場需求豐富產品品種,發揮公司批發和零售渠道優勢,加快自產品種的市場拓展,工業板塊對公司的利潤貢獻持續擴大,已發展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此外,公司中藥配方顆粒項目已完成近400個品種備案工作,同時公司已逐步開展核心醫院市場的配方顆粒產品進院工作,為未來實現業績放量奠定基礎。
醫藥工業板塊成第二大利潤來源
在醫改政策等外部因素的推動下,原本以醫藥流通為主業的柳藥集團為了突破瓶頸,積極向上游醫藥工業發展業務,已取得不錯的成效。
據柳藥集團介紹,經過六十多年來在醫藥健康領域的深耕細作,公司逐步形成以“醫藥批發、醫藥零售、醫藥工業為主業,供應鏈增值服務、醫藥互聯網服務、終端健康服務等創新業務協同發展”的綜合性醫藥大健康產業集團。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柳藥集團就開始向上游醫藥工業布局,公司通過旗下設立全資子公司廣西仙茱,并與廣西醫科大學制藥廠合資設立廣西醫大仙晟,同時收購廣西萬通制藥等方式,發展中藥飲片生產加工,建設現代化藥品生產研發基地,逐步形成公司的醫藥工業體系。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柳藥集團的醫藥工業板塊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14億元、4.58億元、5.37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9%、2.93%、3.14%。
在傳統板塊方面,柳藥集團則加快互聯網信息技術賦能傳統業務,積極發展藥械 SPD 項目等供應鏈增值服務,開展處方外延、互聯網醫療、醫藥電商、慢病管理等的“新零售”服務,實現傳統板塊轉型升級,推動批零協同、工商協作,并通過發展第三方醫藥物流、中藥代煎、中醫診療等終端配套服務鞏固公司核心業務穩健發展。
此次柳藥集團進一步披露,2022年,公司的三大板塊中,批發、零售、醫藥工業板塊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3.55億元、28.73億元、7.95億元,同比增長11.25%、5.37%、48.09%,占比80.64%、15.09%、4.17%,其中醫藥工業板塊收入增速最高。
同期,上述三大板塊分別實現凈利潤4.23億元、1.22億元、1.45億元,同比增長11.21%、57.97%、47.08%,占比61.05%、17.67%、21.02%。以此來看,經過四年培育,醫藥工業板塊已成為柳藥集團第二大利潤來源。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在三大板塊的共同推動下,柳藥集團盈利能力不斷提升,但公司盈利質量并不高。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2年前九月,柳藥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32億元、-1.07億元、1.08億元、-3.33億元、0.22億元、4.13億元、6.65億元、3.33億元、0.1億元,合計為9.79億元,低于同期36億元的凈利潤總額。
截至2022年9月末,柳藥集團資產總額192.44億元,負債率67.58%。期末公司賬面貨幣資金43.36億元,同時應收賬款和存貨金額分別高達95.44億元、20.3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