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天注冊制實施的第一天,工程機械、家居、建材等地產、基建板塊躁動起來,振華重工、拓山重工、徐工機械等帶頭上漲,水泥板塊也不甘落后。為何大基建突然發力,市場如何判斷背后邏輯?
眾所周知,在拉動經濟的“消費、投資、進出口”這三駕馬車中,投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基建作為投資穩增長的利器,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隨著近期地方兩會相繼落幕,通過梳理各地披露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有28個省份公布了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最高達13%,西藏、海南、新疆、寧夏等地提出的增速目標均超10%。目前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市場對兩會期間出臺基建相關促進政策抱有極大的預期。
高能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發現,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各地發力擴大投資。截至2月12日,全國多地發布2023年重大項目投資清單,總投資額合計已達21.5萬億元。另據數據統計,截至2月19日,31省份獲批提前批專項債金額為2.19萬億(系2022年新增專項債發行額的60%),同比增長50%。
2023年1月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3.5萬億,同比多增由8700億升至1.4萬億,達到歷史以來最高水平。1月企業短貸新增1.5萬億,同比多增由640億升至5000億,表現同樣強勁。基建的配套融資需求繼續對年初企業中長期貸款形成支撐,基建開工量逐漸提速,逆周期調節作用將更加凸顯。
基礎建設大面積開復工,最直觀的數據就是水泥需求激增價格上調。據百年建筑調研全國250家水泥生產企業的數據顯示,上周水泥企業出庫量為149.15萬噸,環比上升83.8%。這些數據充分驗證了年初以來的基建開工量逐漸提升的事實。
除水泥需求激增外,我們再來看復工增速。據統計,今年以來復工大幅提速,開復工率已超去年同期:根據百年建筑網數據,截止至2月14日(正月二十四)全國開復工率為76.5%,已經超越去年同期。而在正月十七,項目開復工率還低于去年同期12.6個百分點。一周時間復工率增加38.1個百分點,復工大幅提速。
在基建投資需求釋放的預期下,大基建板塊已被市場關注。其中,工程機械、水泥等板塊內龍頭表現或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