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獨立 穿透
到底缺錢不?
(相關資料圖)
作者:枯木
編輯:茂貞
風品:恪圭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沖刺“水產預制菜第一股”的鮮美來,離上市又近了一步。
3月7日,鮮美來的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受理”。
2021年11月其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募資6.06億,投入到海洋、冷凍食品及流動資金中。2022年3月證監會提出反饋意見,涉及規范性、信息披露、與財務會計資料相關等27個問題。
一年之后,問題都改正了嗎?上市能否如愿?
1
主營毛利率下滑、低于同行
存貨高企 業績成色質疑
公開信息顯示,鮮美來專注于水產品預制菜的生產、研發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以蝦滑等為主的即烹類預制菜和以蝦仁、生魚片等為主的即配類預制菜。
更新的申報稿顯示:
2020年—2022年,鮮美來營收分別為8.5億元、9.15億元、10.59億元;凈利9025.57萬元、8110.77萬元、8518.7萬元;扣非后凈利8682.48萬元、7247.95萬元、8386.58萬元。
相比營收持增,凈利穩健力待提升。
同時,主營毛利率也持續下行。報告期內分別為 23.51% 、 20.76% 和20.24%。
以2021年為例,安井食品毛利率為24.32%、海欣食品毛利率為24.84%、味知香毛利率為27.79%,均高出鮮美來不少。
細分業務,蝦類產品貢獻約九成營收。主要收入來源于蝦滑、蝦仁和生魚片三大類產品,2020年—2022年,收入占主營收入比91.51%、90.47%和85.62%。集中依賴性不可不察。
另一廂,招股書顯示,鮮美來原材料采購中最主要原料是冰鮮蝦和凍鮮蝦仁,各年占比均在60%以上。且主要供應商為個人或個體戶。
這也使鮮美來擁有“存貨產品價格難以判斷公允且波動較大,行業分散、供應商多為個體戶”等特征。
行業分析師劉銳玲表示,鮮美來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農、林、牧、漁業,可難擺脫農副產品屬性,如存貨占比過高,易陷入調節利潤、財務數據真實性被質疑的困題。畢竟獐子島就是一個例證。
不算多苛求。中金公司2020年10月出具的上市輔導工作報告中坦言,“鮮美來供應商、客戶較為分散,IPO上市過程中實地走訪難度大”。證監會反饋意見中,也對鮮美來分散的供應商進行了問詢。
2020年末、2021年末及2022年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 29,401.18 萬 元、36,777.48 萬元和 44,156.15 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 67.54%、 64.10%和 67.85%。
2
家族企業AB面 警惕食安紅線
到底缺錢不?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1月,郭海濱、肖衛福、駱喜信共同投資設立北海宏遠,即鮮美來的前身。三人持股比例分別為85%、10%、5%。隨后,北海宏遠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實控人為郭海濱、郭定棋父子,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81.44%股份。
換言之,鮮美來是一家家族企業。
行業分析師郭興表示,企業發展早期,家族管理有利運營穩定性、決策高效性。而成長到一定規模后,現代企業管理就是重中之重。家族企業治理透明性、決策先進性、開放性、精準度前瞻度才是輿論關注焦點。
看看下述品控風控瑕疵,不算多苛求。
鮮美來及子公司多次因產品凈含量、標簽、過氧化氫值不合格等問題被通報處罰。
如2023年2月,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告顯示,標稱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巴沙魚(248克/袋,2022/07/23),恩諾沙星檢測值為210μg/kg,遠超最大規定值100μg/kg,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對此,鮮美來對檢驗結果提出異議,并申請復檢。經復檢后,維持初檢結論。
供應商也不省心。2019年6月,因生產經營致病性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鮮美來當年第四大供應商福建海棠食品有限公司被罰5.30萬元。
審視供應商,多為自然人且頻繁變換。報告期內,除林升鴻外,黃小鳳、盛游運、麥冰銀等供應商都是第一次出現在前五大供應商名單里,且第一次合作就是千萬級別采購金額。
更值注意的是,2020年及2021年,企業現金分紅分別為3000萬元、3000萬元。以當前持股比例計,郭定棋、郭海濱父子二人分走超4860萬元。
且截至2021年6月30日,鮮美來持有貨幣資金約1.14億元,另有交易性金融資產約1.14億元。資產負債率也不算高,報告期內合并口徑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3.39%、24.72%、15.37%和20.98%。
種種而觀,企業似乎并不缺錢。不禁讓人質疑其6.06億募資的合理性?
3
研發投入不足0.2%
靠啥驅動核心成長?
當然,上市是企業做大做強的一條捷徑,本身是企業發展活力、信心的體現,值得肯定。
從產品機構看,鮮美來產品主要分為即配、即烹、即熱三類,即熱類有蝦仁水餃、蝦餅、炸蝦仁、脆脆魚、蝦仁小酥肉等。即熱類食品主要為餃子以及油炸類。
而中安井旗下的料理類菜肴有宮保牛肉、魚頭煲、云彩魚腩等,味知香有臭鱖魚、魚香肉絲、奧爾良雞丁等,國聯水產的預制菜青花椒烤魚、金湯酸菜魚、調味小龍蝦等。
可見,鮮美來產品結構較為單一,尤其在預制菜這個熱門賽道需快速布局。從募資用途看,2.95億元用于廣西北海市新建生產基地,1.71億元用于河南省鄭州市現有地塊改建冷藏庫,1.4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考量在于,除了提升基礎生產力,研發更是破局關鍵。
2020年—2022年,鮮美來研發投入分別為69.51萬元、148.54萬元、194.96萬元,占營收比為0.08%、0.16%、0.18%。
以2021年為例,安井2021年研發投入0.88億元,總營收占比為0.95%;味知香2021年為225萬元,總營收占0.29%;國聯水產為0.43億元,總營收占比為3.64%。均高于鮮美來。
無論傳統業務的品控夯實、還是新業務的特色孵化,都離不開研發創新。不禁疑問,靠啥驅動核心成長?如何贏在當下及未來呢?
本文為首財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