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中國證券報消息,原浙商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新科技首席陳杭,已于4月20日前后辭職,目前浙商證券內部通訊錄、中證協公示信息中,均已無陳杭信息。
在問及離職原因時,陳杭公開表示,從浙商證券離職是想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利,因為譚某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本人已經報警。在職身份要求我的一舉一動都要向合規匯報備案,不利于事件的快速處理,所以為了避免前雇主被無辜波及,故主動提出離職,專心處理此事。
(相關資料圖)
金融圈大瓜:兩大券商分析師互撕
這個瓜,還要從4月7日的一張微信聊天記錄截圖說起。
微信截圖
截圖稱,陳杭此前在方正證券擔任科技首席分析師期間,沒有基于基本面研究,推薦“博傻接盤”股票造成巨大虧損,讓實習生代寫研報、接連卷入桃色事件......被指丑聞多達12件。
據悉,此次事件的舉報人為陳杭此前在方正證券的前同事譚珺。
彼時,陳杭和譚珺都在方正證券研究所電子行業組任職,譚珺研究范圍覆蓋半導體和電子科技板塊,陳杭是團隊負責人,也是方正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兼科技首席分析師。
圖片來源公開報道,下同
公示信息顯示,陳杭是北京大學碩士,于2017年6月加入西南證券,2019年6月獲得證券投資咨詢(分析師)資格;2019年11月,陳杭跳槽至方正證券研究所,任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2022年加入浙商證券。
一位金融人士對易簡財經指出,分析師是上崗證,合規部門會一直督促新入職的員工趕緊拿證。一般來說,6個月試用期內就應該拿到了,一年有6次考試,每個季度至少考一次,快的話一次全過就拿到了。陳杭之前居然花了2年才拿到,那就不是什么忙不忙的問題,是水平問題了。原則上,如果試用期沒取得上崗證,是不能轉正的。
譚珺則于2021年12月加入方正證券,此前曾就職于華信證券、興業證券。
去年6月,譚珺因高喊4000點,呼吁大家“相信相信的力量”而名噪一時。后來,因輿論發酵,其被公司調整到研究所行政中心。
但有媒體報道,譚珺稱自己目前已失業一年多,“當月就已經被方正證券開除、撇清關系,隨后我遭到網暴,這些事情都在刺激我。”
陳杭的回應
針對譚珺的多項爆料內容,陳杭一一作出了回應。
4月7日,其在朋友圈表示,“文章內容純屬譚珺虛構,本人已向所在公司匯報此事,并采取法律手段維護本人合法權利,追究譚珺的法律責任”。同時,陳杭還向傳播上述爆料消息的博主發出了律師函。
此外,對于此前被熱議的推票、800萬年薪、怒懟中芯國際大佬等事件,陳杭也都給出了解釋。
此前,譚珺爆料稱,2021年,陳杭在沒有研報、沒有風險提示、承諾收益的情況下,誘導她杠桿買入港股股票金陽新能源,隨后該股票迅速下跌超過50%,造成證券賬戶爆倉,損失慘重。
陳杭回應指,炒股系自己行為,因為他知曉譚珺是證券從業人員不能買賣股票,所以不可能給她推股票。
而對于此前網傳浙商證券研究所不僅許諾陳杭首席和所長助理的職務,更是給他開出了兩倍薪酬的高價,年薪高達800萬元一事,陳杭稱,這只是譚珺大面積抹黑故意制造輿論熱點的一個手段,夸大和捏造事實,好讓媒體大規模轉發。事實上年薪符合行業平均水平,遠不及她說的數字。
至于更早之前讓陳杭火出圈的怒懟中芯國際大佬一事,陳杭也回應稱,“我在群里看到有人在貶低國產光刻膠”“做的都不行,沒一個敢來見他,當時的背景是國產材料進步很慢,主要原因是下游晶圓廠沒有跟國產材料商形成良性互動,沒有渠道通過迭代反饋的方式來提高良率。”
浙商證券:陳杭尚未走完試用期
從入職到離職,陳杭待的時間不夠半年。
媒體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最初浙商證券研究所并未第一時間要求陳杭離職,只是重新對他的入職程序、背景調查、入職以后的研報合規情況進行了調查,并沒有采取相關停職措施。
畢竟陳杭是浙商證券高薪引進的科技首席,怎么會輕易“放手”呢?
浙商證券首席戰略官兼研究所所長邱冠華還曾對其寄語,陳杭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能打通整個TMT產業鏈研究的人。
但是直至4月底,輿情持續發酵,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陳杭最終選擇離職。
對此,浙商證券也最終作出回應,“陳杭所涉事件均與本公司無關。陳杭于2022年11月入職浙商證券,還在試用期。陳杭因個人原因,已于近日向公司提出離職,目前已批準其離職申請。若有相關不實報道損害公司聲譽,我司保留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p>
結語
近來,證券從業人員屢次因朋友圈、微信群言論引發輿論熱潮,更有券商員工因微信傳播不實消息被警方行政拘留。
4月26日,中證協向各證券公司發布加強證券分析師管理有關事項通報,并表示此舉是為防范經營風險,規范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為,推動證券研究業務健康發展。
中證協指出,隨著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信息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對證券公司聲譽風險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證券分析師作為公眾人物,其言行受到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個別分析師的不當言行可能會引發所在機構甚至整個行業的信譽危機。
中證協還表示,“各公司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擬發布研究報告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核,加強分析師發表言論管理,督促分析師廉潔從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自覺遵守社會公德,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在踐行‘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參考:澎湃新聞《“緊箍咒”來了!中證協強調加強分析師管理,嚴防經營風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