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資料圖)
收入預期差+房產占比過高,
這將是動蕩時代壓垮中產的兩根稻草。
最近,結合時局的變動,以及金融市場、尤其是外資之于港股市場的動態,盡管身在初夏,但是,細思之下,還是屢屢感受到一股股涼意。
靜態的經濟數據沒有問題,但是,靜態的金融數據卻出了大問題,這其實就是資本之于預期經濟的判斷發生了重大分歧。
這種重大分歧明顯折射出當下資本的悲觀情緒,同時,由此釋放的悲觀情緒,不僅是資本對預期經濟的不甚樂觀,而且基于外資撤離(重點是香港市場)的帶節奏特征,更有一股更大的甚至涉及到重大地緣的不確認風險。
當然,之于金融市場的中短期表現,當下再討論悲觀,其實已經沒有意義,因為,最近兩個月的金融市場走勢,整體上已經兌現了悲觀,甚至局部還兌現過度了,除非,重大地緣不確認風險突然爆發了。
所以,在這一時局背景之下,由多維政經以及資本走勢信號傳遞出的時局背景之下,最近,我一直在強調中產的脆弱性,前天還專門發文《楊國英|身價2000萬的中產開始準備返貧了......》。
中產的脆弱性,一是收入預期差,二是房產占比過高。
。收入預期差,是執念于經濟樂觀時的個人或家庭收入,去進行個人和家庭的慣性支出。
但是,一旦經濟不太樂觀,個人或家庭收入銳減,那么,問題立馬就來了,因為,收入銳減了,如果沒有提前規劃,那么,事實并不是所有支出都可以立馬調降的,比如,房貸支出,再比如,前天文章講到的一個案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一直讀國際學校,讀到小學甚至中學了,如果立馬轉公開學校,一般情況孩子是無法適應的。
。房產占比過高,這事實更是當下中產的脆弱性所在。
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們的中產階層,就平均水平而言,房產占比個人或家庭的財富差不多高達80%。
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如果未來三四年,房價即便僅僅下跌25%,個人或家庭的財富也要減少20%。
而房價下跌25%,這還僅僅是我對一二線大城市房價走勢的均值預判,對于更多的三四五線中小城市,未來三四年,房價的預期下跌幅度大概率只會更大。
同時,房價下跌25%,個人或家庭財富減少20%,這還僅是針對中產的房產占比的均值,而對于有些房產占比超過100%、甚至150%的所謂中產而言,這部分中產其實是存在的,而且并不是少數,個人和家庭的資產總值看起來多,但是,幾乎全部在房子上,而且房子還有一定比例的貸款。
而對這部分房產占比個人或家庭財富超過100%、甚至150%的所謂中產,房價如果下跌25%,那么,對其個人或家庭的沖擊則更大,其中的一些個人或家庭,甚至可能因此而快速返貧。
最近,連續提示事關中產的風險,本意并非是制造恐慌,而是希望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在這個全球加速動蕩的時代,我們許多朋友千萬不能僥幸。
如果你現在的收入還比較穩定,那么,希望你先行假設未來幾年收入下降(比如30%),再規劃和落實自己現在的每年支出。
如果你現在的房產占比過高,那么,建議你降低房產占比,理論上有必要控制在60%以內,減持除自個人和家庭自住之外的房產。
部分中產的返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理論上都在加速到來,亦如過去這些年,你突然成為中產一樣。
注意,事關中產的返貧,這甚至會成為全球性的時代現象。
部分中產的返貧,在財富結構上,惟有提前預防收入預期、降低負債并適度分散(降低房產占比),方有可能避免。
最后,再說一說今天的市場。
1,創新藥板塊盤中持續走低,貝達藥業幾近20cm跌停,首藥控股、立方制藥、新和成等多股跌超4%。
創新藥巨頭貝達藥業近20cm的下跌,導致盤中整個創新藥板塊都噤若寒蟬。
目前,關于為何貝達藥業突然閃崩還未有準確的新聞出現,公司方面也未做出回應,但從一些方面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貝達藥業與恒瑞類似,前兩年受疫情及國家集采的影響,業績連續兩年大幅縮水,隨著集采影響的消退,恒瑞在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與凈利雙增,而貝達藥業營收同比下跌9.08%,利潤更是大幅下降38.58%,由此可以看出貝達在運營方面與恒瑞相比存在較大短板。
而市場對公司的重磅產品貝福替尼獲批期待過高,以及企業對埃克替尼依賴度過大,也加重了部分投資者的疑慮,昨天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貝達藥業的貝福替尼審批完畢,需要廠商做進一步數據說明,盡管這屬于創新藥申報的正常操作,但也意味著能否通過還存在變數,這使得市場的疑慮進一步加重,部分投資者搶跑避險,就引發了連鎖反應。
需要說明的是,在老齡化加劇以及中美博弈持續的當下,盡管短期內個別創新藥企出于一些原因出現了恐慌,不改變我們對創新醫療長期看好,只是創新醫療較高的門檻,需要投資者具備較強的研究能力。
2,腦機接口概念股繼續活躍,愛朋醫療、冠昊生物連續兩天20cm漲停,新智認知、創新醫療繼續連板,三博腦科、復旦復華等大漲。
即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該公司獲得FDA批準,可以啟動首次人體試驗后,A股腦機接口概念股開始活躍。
昨天,在2023年中關村論壇“腦機接口創新發展論壇”上,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把腦機接口作為培育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加強腦機接口應用探索,加速推進產業蓬勃發展。
同時,隨著元宇宙的不斷發展以及腦科學的不斷探索,腦機接口還有望成為繼VR/AR之后下一代元宇宙入口。
腦機接口試驗取得重大突破、國家大力支持以及元宇宙概念的加持,讓腦機接口概念瞬間呈現井噴之勢,但要注意的是腦機接口目前尚處于概念炒作階段,還沒有成熟的產品推向市場,隨著炒作情緒的高升,風險也在急劇升高。
2,東鵬飲料公告,股東及董監高計劃減持不超8.94%股份。
按昨天的收盤價計算,這次減持的市值近60億,而且這些股份都是29日剛解禁的,剛解禁就大幅減持,不得不說東鵬飲料的股東和高管速度很快。
消息襲來,東鵬大幅低開,一度觸及跌停,并且東鵬股價在2月中旬創出年內新高210元后,就一路震蕩下跌,即便在披露一季度業績大增情況下,股價還是止不住一路下滑。
縱觀東鵬飲料上市后表現,市值不到兩個月從260億急速上沖到1100多億元,而且上市當年東鵬銷量就超過了紅牛,坐上了中國功能性飲料的頭把交椅,但在東鵬這一路狂飆之際,背后隱藏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
2022年,東鵬營收85.05億,同比增長21.89%,上年增速為40.72%;利潤14.41億,同比增長20.75%,上年增速為46.90%,可以看出業績增長在明顯放緩,此外東鵬過度依賴單品以及較低的研發費用,讓市場對東鵬能否在競爭加劇的功能飲料市場站穩老大位置,信心不足。
還有,近年推出的東鵬0糖特飲、東鵬0糖氣泡飲、東鵬大咖等眾多新品,都未能在市場激起浪花,導致第二增長曲線乏力,也讓東鵬飽受質疑。
3,“徽酒老二”迎駕貢酒產能利用率不足70%,卻新增41億擴產。
近日,迎駕貢酒股東大會通過了投資41.2億元擴產能的議案,而2022年迎駕貢的產能利用率尚不足70%。
根據迎駕貢酒披露,公司計劃新增產能約3萬噸,新增原酒儲能約20萬噸,新建項目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原酒釀造和陳貯能力,鞏固其核心競爭力。
2020-2022年迎駕貢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1.28%、63.87%、67.58%,近三年,雖然產能利用率未達七成,但一直在提高。
除了迎駕貢酒以外,還有舍得酒業、水井坊也選擇在產能利用率不足7成的背景下,進行擴建產能。
我們認為,這些企業之所以在產能利用率不滿的情況下,仍然選擇擴充產能,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其陳貯水平,從而增加老酒儲備,為以后推出中高端產品做準備,然而,在經濟預期不景氣,消費下行的背景下,企業的長遠規劃是否能夠順利推進,值得投資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