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張璐
手握千億疫苗巨頭智飛生物(300122.SZ)的蔣仁生或將擁有第二家IPO公司。
近日,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翔金泰”)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公開發行9168萬股股票,發行價為37.88元/股。此前,智翔金泰擬募資金額為39.8億元,根據上述發行價格,其對應融資規模為34.73億元,縮水5.07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悉,智翔金泰是千億市值智飛生物的兄弟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制藥公司。目前智翔金泰立項開發的產品共有12個,均處于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及銷售,亦無藥品實現銷售收入,2020—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公司三年累計虧損12.71億元。
作為創新型藥企,智翔金泰的研發投入成本不小,這也進一步導致資金鏈承壓,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其期末現金余額僅為4154萬元,2022年底其資產負債率高達96.98%。
因此對于智翔金泰來說,IPO募資猶如“救命錢”。但在缺乏造血能力、產品遲遲不能上市,獨立性存疑等問題下,智翔金泰的大手筆融資計劃也飽受詬病,未來盈利之路也道阻且長。
尚無商業化產品連續虧損
6月7日晚,智翔金泰發布公告,確定發行價格為37.88元/股,IPO募資總額34.73億元,6月9日正式啟動申購。
據招股書介紹,智翔金泰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制藥企業,主營業務為抗體藥物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在研產品為單克隆抗體藥物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
備受外界關注的是,智翔金泰與千億市值的疫苗巨頭智飛生物,同是蔣仁生控制的企業,目前,蔣仁生可通過智睿投資控制智翔金泰股東大會72.73%表決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但智翔金泰至今沒有商業化的產品,尚未產生藥品銷售收入,公司只有其他業務收入,主要是技術服務收入、轉授權收入和少量原材料銷售收入。
業績方面,2020—2022年,智翔金泰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08.77萬元、3919.02萬元、47.52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73億元、-3.22億元和-5.76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2.71億元。截至去年底,智翔金泰未彌補虧損為-8.19億元。2023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0萬元,凈利潤虧損2.01億元。
雖然收入規模有限,但智翔金泰的“胃口不小”。招股書顯示,智翔金泰計劃募資39.8億元,投向“抗體產業化基地項目一二期改擴建”、“抗體藥物研發”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項目的建設。
另外,由于尚無商業化產品,智翔金泰在有限的其他業務收入方面高度依賴智飛生物,大客戶依賴癥凸顯。2020—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戶收入占營收入比重分別為100%、99.96%、100%。
招股書顯示,2020年和2021年,智飛龍科馬位列智翔金泰第二大、第一大客戶,銷售額分別達50萬元、3900萬元,占營收的比例為45.97%、99.51%,智飛龍科馬為智飛生物全資子公司。
對此,行業人士表示,智翔金泰雖然背靠大樹,卻依然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和產品,一直處于持續性的燒錢狀態。在這樣的狀況下,急于奔赴資本市場,足見緩解資金壓力的愿望之強烈。
研發投入高昂亟需募資補血
除了尚未有產品獲準上市銷售外,高昂的研發支出也是智翔金泰連年虧損的重要原因。
招股書顯示,目前公司立項開發的產品共有12個,臨床適應癥主要涵蓋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中軸型脊柱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骨髓瘤等多個治療領域。
近些年,智翔金泰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產品管線的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等工作。數據顯示,2020—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36億元、2.95億元和4.54億元。未來公司仍需要投入大量科研費用。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由于2023年GR1501、GR1802新適應癥分別開展II期、III期臨床試驗,GR1801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全面入組階段,GR1603進入II期臨床試驗階段,GR1803和GR1901等產品進入臨床試驗病例拓展階段,臨床試驗費將有較大增長,智翔金泰預計2023年研發費用(扣除股份支付)較2022年增長約2.41億元。受此影響,公司預計2023年度凈虧損將進一步擴大。
事實上,對生物制藥行業來說,新品研發風險不小,此前智翔金泰已經有過在研項目終止的先例。
時間回到2022年3月,智翔金泰終止了對GR1405、GR1401的研發。彼時,兩個項目分別處于臨床試驗Ⅱ期、I期,公司對這兩個項目的投入金額分別達1.59億元、5310.04萬元,總額逾2億元。
為什么要終止這兩個項目?智翔金泰給出的解釋是由于競爭太激烈。招股書披露,GR1405為抗PD-L1單克隆抗體藥物,GR1401為GR1405的聯合用藥。而截至2022年5月31日,國內已有13個抗PD-L1單克隆抗體藥物上市,與此同時,還有多個PD-1/PD-L1單抗藥物處于不同研發階段。
隨著項目的終止,這兩億元的投入直接打了水漂。智翔金泰表示,由于藥物研發周期長、成本高,研發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公司還面臨著研發失敗導致募投項目失敗的風險,未來前景不確定性較高。
與此同時,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智翔金泰的資金已捉襟見肘。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其期末現金余額僅為4154萬元。2020—2022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4億元、-2.38億元、-1.78億元,均處于流出狀態。
另一方面,公司債務高企,2020—2022年,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75.29%、68.89%、96.98%。因此對于智翔金泰來說,IPO募資確實猶如“救命錢”。
行業人士認為,智翔金泰財務情況堪憂,目前公司狀態是“無產品、無利潤”,未來要在創新藥賽道上真正跑出來成績,還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和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