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雙碳”目標是目前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話題。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食品產業如何實現低碳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對此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認為,為了緩解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廣低碳排放技術,可以把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產品標簽上用量化的指數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
碳標簽會帶來什么作用?張學武談到,碳標簽的出現有助于人們量化所購買的食品或享受的服務所產生的碳足跡,衡量人們的生產消費活動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推動食品相關的生產者優化生產方式、改進工藝,切實推進產業鏈的碳減排進度,響應國家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號召。同時也能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以促進消費者選擇健康低碳的飲食或消費習慣。
張學武建議:一是推廣實施食品碳標簽標識,以碳標簽的形式向消費者呈現出清晰的量化指標,鼓勵消費者選擇營養均衡、低碳環保、環境友好的食品;二是加強低碳食品知識的科學普及。低碳食品科學知識的普及,公眾自覺踐行,將為我國實現碳中和貢獻巨大的力量,讓世界和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食品包裝材料如何節能減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認為,食品接觸用包裝材料節能減碳是食品飲料產業鏈減碳方案中重要的一環。“建議完善食品金屬包裝固廢產業鏈回收再生利用相關法規,完善食品接觸鋁質易拉罐原級再生產業鏈標準體系等。”
孫寶國建議,完善食品接觸鋁質易拉罐原級再生產業鏈標準體系,建立再生利用產業鏈技術規范;修訂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等產品質量技術標準,明確回收鋁質易拉罐作為鋁合金板原料之一。同時,建議國家財政用于《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回收與原級再生利用研究》科技專項,支持食品接觸材料原級再生利用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突破等研究,實現食品接觸材料的原級再生利用盡快在國內落地。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作為食品產業細分領域的乳業同樣是碳排放大戶,一杯牛奶的碳足跡覆蓋了牧草種植、奶牛養殖、原奶運輸、加工處理、牛奶灌裝和儲運銷售等眾多環節。我國是全球第二大乳品市場,奶牛養殖和乳品生產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國乳業的綠色轉型,對全球乳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創新部黨支部書記、研發高級經理史玉東建議,國家應出臺鼓勵政策,針對具有代表性先行示范企業或“碳中和”案例給予政策支持,樹立奶產業低碳發展標桿,帶動行業加速推動科學減碳規劃與實施,助力“雙碳”目標的早日實現。
餐飲行業如何實現低碳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明基也建議,加快餐飲消費領域碳減排計算標準化進程。在餐飲消費的菜式設計、餐飲包裝、倡導節約等重點環節,明確碳計算的底層邏輯。他認為,這些環節如何進行碳計算、形成碳中和閉環,還需從標準化、市場化等方面進行全國統籌,餐飲消費碳減排量也要納入碳交易系統。(記者 周子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