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1962年后我國進入了一個長達十多年的出生人口高峰期,這就意味著從現在開始至未來10年間,我國將迎來 “退休潮”, 受教育程度高、接受能力強的60后群體逐漸進入退休生活,他們也被稱為“新老人”。
眼下,上網沖浪、運動健身、美容美體等原本是年輕人喜歡的項目,正成為越來越多60后“新老人”的選擇。許多60后“新老人”的追求已從單純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醫,擴展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養老產業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新老人”消費待挖掘
看泰山日出,賞黃山云海,觀錢塘江大潮……這是去年剛退休的王阿姨和朋友一起自駕時拍到的美景,他們把照片和小視頻分享到社交媒體上,吸引了很多粉絲的關注。
如今,越來越多像王阿姨這樣的“銀發族”正在加速融入網絡社會。王阿姨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她身邊一些年紀大的朋友上網時會有些困難,不過他們可以在老年大學和社區學堂學習怎么使用手機和網絡。此外,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行動持續推進,老年群體連網、上網、用網的需求活力進一步激發。今年上半年,為了能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和特殊人群需求,工信部組織完成對452家網站和App的適老化、無障礙化改造和評測,讓智能生活有溫度、無障礙。
“新老人”的消費也越來越豐富。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56歲以上用戶在旅游度假上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倍,網購手機的成交額同比增長99%,在新型家電上的消費也明顯增長。阿里健康研究院日前發布報告顯示,“新老人”購買彩瞳的人數兩年來增加近50%,其中女性占比近七成;購買面膜和祛疤產品的人數分別增加近一倍和兩倍以上。
重慶市人口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人口學會秘書長劉國輝建議,針對“新老人”的特點和需求,應進一步深耕、細分養老產業以及涉老產業,創新老年康養模式,開發適老化產品,發展老年自駕旅游、老年新潮體育、老年在線教育、老年智慧娛樂等消費新業態,提供有效供給、精準服務,為“新老人”的養老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
政策體系更加完善
“我國隱藏著一座積極老齡的金山有待開發。”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近日表示,這需要重新定義中國老齡社會,建立支持積極老齡化社會的系統。
今年以來,多個重磅養老政策相繼出臺。2月21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首次專門提出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壯大老年用品產業,有序發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務等。3月1日,國家衛健委等15部門印發《“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提出,大力推動老年健康領域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7月,國家衛健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金民工程”,建設全國老齡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全面掌握老年人健康和養老狀況,分級分類開展相關服務。
各地的相關政策也紛紛出臺。上海市衛生健康委近日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的《上海市健康老齡化行動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善,老年健康服務供給有效增加,服務資源配置更趨合理,老年健康服務質量有效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健康預期壽命不斷延長。
北京市創新完善養老服務模式試點近日已在西城區居家養老服務綜合示范中心正式啟動,將著眼解決居家養老服務“買不到、買不起”、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以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式培育市場主體,完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和管理體制機制。
江蘇省新修訂的《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將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條例注重從制度層面為解決養老服務領域的重大問題提供保障,并結合省情實際作出適度前瞻的制度設計。
專家表示,各部門各地區將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供給,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制度框架,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努力讓老年人都能擁有幸福美滿的晚年。
加大老年群體社會參與
據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規模年均增長約1000萬,遠高于“十三五”期間。老齡化進度的加快帶來勞動力結構的迅速變化,同時使得醫療保險、養老金等公共支出快速增長,給社會運行帶來挑戰。
業內人士表示,在老年人力資源構成中,低齡、健康的老年人是主體。如果能把這部分老年人更好地利用起來,對經濟社會發展而言是潛在優勢。當下需要調動、開發有就業能力和意愿的老年人力資源,緩解快速老齡化帶來的壓力。
據了解,不少已經退休或將要退休的60后并不服老,尤其是一些擁有各類專業技術優勢和商務、行政管理背景的成功人士仍愿意發揮余熱,繼續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完善就業、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
如何對“新老人”人力資源再利用、對人才紅利再挖潛,將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新課題。例如,江蘇無錫為進一步發揮老年人才資源的積極作用,拓寬離、退休專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交流渠道,近年來舉辦過多場銀發專場公益招聘,吸引了不少老年科技人員參加。
今年8月,全國老年人才網上線。這被認為是人力資源開發利用進入新階段的標志,老年人再就業將成為社會人力資源中的一個重要指標。未來或將進一步探索實現積極老齡化社會,豐富“老有所為”的內涵,完善老年人就業配套保障。
數據: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占總人口的18.70%;與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明確將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截至目前,全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2萬個,占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的88.9%。(記者 蔡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