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以下簡稱“文旅部”)發布通知表示,為促進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健康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旅部決定開展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工作。
(相關資料圖)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夜經濟是彰顯城市活力的有效載體,豐富多彩的夜間文旅活動將為市民提供豐富的娛樂選擇,成為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引擎。
繁榮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
文旅部表示,在建設要求方面,各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會同集聚區所在市、縣兩級人民政府,落實《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指引》各項要求,支持和引導各批集聚區規范有序健康創新發展,繁榮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
近年來,夜間經濟蓬勃發展,不僅在商業領域創造了新的消費市場,也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隨著城市夜晚活動的豐富多彩,人們的夜生活也逐漸由傳統的休息模式向多元化、富有創意的文化消費轉變。
各地夜市、文化演出、藝術展覽等夜間活動的繁榮,不僅滿足了市民的娛樂需求,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體驗,加速了城市夜間基礎設施和服務的升級,為地方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消夏避暑夜游報告2023》顯示,2023年,我國居民夜間旅游出行意愿強烈,95%的受訪者表示今年有夜游出行計劃。
“文旅夜游重要的一點是要深度發掘當地特色文化內涵,創造景區特色文化。”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曉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中青旅旗下位于北京密云的古北水鎮景區、位于浙江桐鄉的烏鎮景區已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首批和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
以烏鎮為例,烏鎮發現“客流”要轉變為“客留”,夜間活動尤其關鍵。烏鎮以“泛光工程”為夜游基礎,并不斷豐富夜游產品,打造夜游、夜吃、夜行、夜看、夜宿等一系列夜間生態,成功打造夜間文旅。使得夜間的烏鎮越夜越有活力,越夜越繁榮。
構建本土化夜間文旅產業
《消夏避暑夜游報告2023》指出,避暑旅游目的地的夜游仍缺乏場景、活動、產品、服務的支撐,不少區域尚不能充分滿足游客需求,建議配備多元的夜間文化空間和休閑場景,推出豐富且可體驗的夜游產品和活動,提供完備且便利的夜間公共設施與服務。
“促進多業態夜間經濟的發展,關鍵在于政策支持和規范引導,可以通過激勵創新和提供優惠政策,推動夜間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提升基礎設施水平也至關重要,需加大對夜間交通、照明、安全等基礎設施的投資,以提升夜間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發展多業態夜間經濟,需要秉持本土化創意,結合地方人文歷史和獨特的地域特色,構建與之相契合的、獨具特色的夜間經濟業態環境,塑造獨一無二的地域核心文化品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文化與創意產業協會秘書長林先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避免簡單地依賴仿古建筑、夜市、夜店等表面的元素,而缺乏地區獨有的核心品牌特色。
在朱克力看來,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數字技術的融合,夜游景區將實現全面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深化游客與景區的互動體驗。“景區在夜間與白天的緊密聯動將成為趨勢,為游客帶來更加多樣化的旅游體驗。”
“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作為促消費、惠民生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未來發展需要更加關注平臺化建設和運營,集聚區內參與企業、商戶和服務供應商,提供更加優越的支持,充分利用政策手段為相關經營活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旅豆學堂副總經理肖乾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