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的舉辦地,成都備受世界關注。1月20日,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主場館——成都科幻館主體結構封頂儀式在成都市郫都區菁蓉湖畔舉行。
屋面有“科幻之眼”大平臺玻璃可光伏發電
從規劃效果圖上看,“星云狀”的成都科幻館屹立于菁蓉湖畔,大氣磅礴,振翅欲飛。作為成都市未來又一地標,建筑外形提取“金沙”和“三星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概念元素,采用蜂窩鋁板和玻璃幕墻,通過鋁板金屬光澤和玻璃的通透,充分展現建筑的科技感與未來感。
(資料圖片)
其中,屋面采用金屬屋面形式,屋面中部設計有玻璃采光頂“科幻之眼”,采光頂面積1382平方米,寓意著宇宙年齡138.2億年,進入大廳“科幻之眼”映入眼簾,抬頭即可仰望宇宙,以表達人類對科幻及宇宙探索的向往。大平臺處設置光伏發電玻璃,在提高建筑節能效果的同時演繹古蜀文化的金箔意向,實現與現代科幻文化穿越千年的對話。
科幻的主題和特殊的功能,決定了其內部空間和外部造型的獨特性,體現為結構上的“大跨度、大懸挑、不規則、多變化”,這對施工質量的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外墻的蜂窩鋁板和曲面玻璃幕墻生產、制作和安裝,精度都需要控制到毫米級。
在科幻館塔吊林立的工地南側,一個安裝了玻璃幕墻的“縮小版”科幻館局部鋼結構建筑異常引人注目。“這是一個視覺樣板模型,集成了項目幕墻最復雜的節點。”中建三局西南公司科創新城科幻館項目副書記曹宏宇告訴記者,這個實景模型就是為了實現毫米級的精度,來給整個工程“打個樣”,為主體工程難度最大的環節——蜂窩鋁板和曲面玻璃幕墻的安裝,在現場實體成型實驗中獲取關鍵數據,創造一次性成功的條件。
吃完年夜飯,擼起袖子加油干
成都科幻館占地約138畝,主體建筑有三層,總建筑面積5.96萬平方米,地上建筑約4.2萬平方米,地下建筑約1.76萬平方米。項目集會議、展出、休閑等多種需求于一身,涉及機電、消防、景觀等眾多細分專業領域,在施工時存在大量的現場作業交叉、施工工藝銜接等重要問題,而建設時間僅為同類型場館的三分之一。
如何溝通調度各方資源,為成都打造一個舉世矚目的綜合型場館?據介紹,項目采用了“管委會+國有公司”的建設模式,還引進了華潤置地提供專業咨詢,僅工程節點就梳理了300多個,力圖實現全過程精細化管理。
華潤置地郫都科創新城項目負責人袁磊告訴記者,為確保項目高品質呈現,項目團隊梳理考察近3年建成投用的同類型場館項目,全面對標上海天文館,同時成立各專業技術攻關小組,協同公司專業條線技術力量和研究成果,并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列舉課題20項,進行重難點分析和技術研究確保項目建設有序開展。
“這個工程為我們爭創精品提供了條件,我們的目標就是建筑業的魯班獎!這個春節,大伙兒準備就在工地上過,吃完年夜飯,擼起袖子加油干!”曹宏宇告訴記者,春節期間現場建設不停工,地上場館區域將繼續進行屋蓋鋼網架結構拼裝焊接,地下室區域二次結構與機電安裝穿插進行。(記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