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市之日算起,晨光文具(603899)用了6年時間將市值推高至千億元,化身A股“筆王”。這之后,財報靚麗的晨光文具股價卻不斷走低,不到1年時間即折損近半,已不足500億元。
期間,有關晨光文具市值緣何“隕落”的論調不斷:“雙減”“人口出生率下降”致主營業務萎縮,對公業務毛利率過低,尚處推廣期的文創店暫未盈利……一時間,晨光文具的未來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3月23日,晨光文具公告其證券簡稱將于3月28日正式更名為“晨光股份”。另外,公司將于3月29日披露2021年年報,那么,晨光文具將更名定在前一天有何深層次的原因?
辦公直銷業務毛利率持續下滑
此次更名的背后,是“筆王”晨光文具對星辰大海的向往。
在最近一次投資者調研紀要中,晨光文具曾透露更名的理由是為更好體現公司業務及戰略布局。近年來,隨著新業務(辦公直銷業務和零售大店業務)的快速發展,其占營收比重已超過40%,2021年占比預計進一步提升。
辦公直銷業務指向的正是由晨光文具子公司晨光科力普(以下簡稱“科力普”)銷售的所有類別產品。2021年上半年,辦公直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1.28億元,同比增長95.51%,占總營收比例為40.69%。
科力普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2年,定位于B2B綜合電商平臺,主要為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高性價比的辦公一站式采購服務。
正如晨光所言,科力普的營收水平近年來快速提升,已自2017年的12.55億元增長至2020年年底的50億元。但與此同時,辦公直銷業務的毛利率卻呈現不斷下滑態勢,2021年上半年已降至個位數。
一邊是營收比重獨占鰲頭,一邊是毛利率居各業務之末。僅從數據上看,辦公直銷業務于晨光文具而言可謂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面臨相似境況的還有零售大店業務。依財報所述,該業務營收主要由晨光生活館(含九木雜物社)貢獻。截至2021年6月底,晨光生活館實現營收4.86億元,同比增長106.77%,其中,九木雜物社營收占比超過91%。
好成績背后,卻是九木雜物社始終叫好不叫座,相關業務長期處于虧損狀態。2018年,九木雜物社虧損2602.78萬元,2019年虧損693.11萬元,2020年虧損4207.86萬元。
而2021年半年報顯示,晨光文具子公司晨光生活館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虧損1500.60萬元。經企查查股權穿透后,該公司除了持有晨光生活館100%股權外,還擁有九木雜物社85%的股權。也就是說,截至2021年上半年,九木雜物社的虧損仍在繼續。
雖然晨光文具在投資者調研紀要中傳遞出科力普和九木雜物社發展向好的趨勢,但科力普正面臨毛利率不斷被壓榨的問題,九木雜物社仍在虧損拓店進程中,眼下的晨光文具似乎還得仰仗傳統核心文具業務來扮靚財報。
財報“高分卷”暗藏隱憂
在財報表現方面,晨光文具可謂拿捏得“死死”的。3月9日,晨光文具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公告稱,公司2021年實現營收176.07億元、歸母凈利潤15.1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02%、20.91%,各項業務繼續穩步推進。但二級市場并不買賬,隨后的兩個交易日,晨光文具股價連續收陰,跌幅達到8.16%,并創出自2020年4月中旬以來的新低。
根據業績快報推算,晨光文具2021年第四季度或實現營收54.55億元,為2021年單季度之最。但是,4.01億元的歸母凈利潤數據卻較第三季度的4.51億元有所下滑。更重要的是,第三季度用更低的營收換來了更高的歸母凈利潤,這樣的數據意味著晨光文具的毛利率水平正在進一步下降。
其實早在2021年上半年,包括書寫工具、學生文具、其他產品在內的三大業務毛利率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進一步“量化”后,按照2021年半年報統計,受毛利率下滑影響,涉及的業務營收總額達到62.24億元,占當期總營收比例高達80.98%。
如果拋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2020年財報數據,將2021年和2019年進行比較,在同樣保持營收超過30%增速的前提下,晨光文具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已從31.39%降至20%附近。而上市以來,晨光文具也僅有兩次歸母凈利潤增速低于20%,一次是2016年的16.63%,一次是2020年的18.43%。
毛利率下滑的盡頭是何處,作為未來發展重心的辦公直銷業務和零售大店業務會不會導致“增收不增利”現象的出現?這是市場目前普遍擔心的問題。
而晨光文具選擇在財報公布前一天更名,是否意味著2021年年報中會透露全新的積極信號?有市場聲音認為,名稱變更通常反映企業的目標客戶、目標市場、企業戰略和定位的變化,以更中性的“股份”二字代替“文具”還可能代表晨光文具未來會開拓新的跨界業務。
總之,一切的疑問都有待后市觀察。3月28日開盤后,晨光股份將替代晨光文具出現在投資者的股票池中,而在3月25日,這個屬于“晨光文具”的最后一個交易日,股價最終定格在51元/股。記者 徐海峰 實習記者 陳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