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最近,中國資本市場出現了一種新現象,就是新股中簽遭投資者棄購的現象日漸增多。比如4月18日,納芯微(688052.SH)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7.78億元投資者棄購金額,引發市場關注。這一數據,不僅高于此前中國移動(600941.SH)的7.56億元棄購金額,也創下A股新股發行市場之最。納芯微此次被棄購的股份數量,占網上發行數量的近四成。
原來投資者以新股中簽為榮,因為中簽意味著穩賺不虧,而現在新股中簽就屢遭新股破發,即開盤價格就下跌,使中簽者購買的新股就出現嚴重虧損,這就直接導致了新股遭棄購的現象日漸增多。
對中簽棄購現象,不少機構把責任歸咎于投資者,說投資者不講信譽,有人建議要求凍結投資者在證券公司賬戶上的錢,其實這種做法還是有點過于武斷,完全是一種“霸權”監管行為,投資者明知中簽新股要虧損,誰還愿意將錢往水里砸,換成誰都不愿意,我們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收,才能完全理解投資者的舉動。
事實上,導致新股遭棄購的普遍原因是新股發行價定得太高,比如納芯微報價區間為61.57元/股至371元/股。剔除無效報價和最高報價后,網下全部投資者報價中位數為262.22元/股。其中,公募產品、社?;?、養老金報價中位數為262.57元/股。最終納芯微信新股發行價確定為230元/股。每股收益按照2020年扣非前后孰低的歸母凈利潤除以本次發行后總股本計算,則公司此次發行市盈率高達574.05倍。這一數據,不僅高于截至4月7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最近一月平均50.67倍的靜態市盈率,亦遠高于行業內思瑞浦(688536.SH)等可比三家公司平均198.84的扣非后靜態市盈率。
顯然,現在的新股發行價不像之前新股發行價格建立在比較適合的基礎之上,新股發行之后大概率股價會上漲,中簽當然就有穩錢賺。而現在新股發行價定得太高,券商包銷只想穩賺一把,撈到第一桶金,不考慮到中小散戶者的利益,只想一賺了之,讓中小散戶為新股破發買單,這樣中小散戶上當“受騙”了,現在自然也是不愿當“冤大頭”,只能“以腳投票”,并以棄購回應。
而新股中簽遭棄購無疑會帶來很多危害:導致新股發行信譽的喪失,讓更多的投資者“看空”新股的上市,進而對整個資本市場發行新股的規則產生疑惑;同時也浪費了有限資本市場資源的浪費,給券商帶來較大的損失。
因此,解決新股中簽棄購現象已成當務之急,而要解決棄購問題不能單純靠中小散戶提高自律意識,單一約束中小散戶投資者的信用意識,其實過于牽強;或者試圖靠券商的相關行政性懲罰措施倒逼中小投資者購買新股,這都是沒有用的,也是徒勞的。關鍵是券商要根據當前資本市場實際和社會民眾的實際承受能力來制訂科學合理的股價,消除“一錘子買賣”的發行意識,要立足資本市場長遠可持續發展眼光,制訂出的新股發行價要讓大部分中簽者能夠接受,并確保在新股上市之后不破發,廣大中小散戶棄購現象才會減少。
此外,對現有規則進行完善修改,將現在規則中規定的總體認購率不到全部發行額的70%才中止發行進行修改,重新規定對于網上發行認購率不夠70%,說明網上投資者不認可,這個時點再發行其實并不合適,應當中止發行新股,以便減少新股倉促發行和遭到投資者棄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