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資本邦了解到,隨著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披露結束,不少上市公司旗下的消費金融公司(下稱:消金公司)2021年全年業績也隨之曝光。
據資本邦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30家已開業的消金公司中,已有23家披露2021年度數據。且對于多數消金公司而言,2021年伴隨著疫情、經濟環境逐步恢復提振消費者信貸需求,已披露凈利數據的公司中超9成實現盈利。
從凈利潤規模來看,已披露凈利數據的21家消金公司中,僅一家出現虧損。其余20家公司全部實現盈利,且四家公司年度盈利達到2位數。
具體來看,招聯消金繼續蟬聯桂冠,2021年實現凈利潤30.63億元,同比增長83.66%;此外,興業消金、馬上消金和中郵消金分列第2~4名,期內共計實現凈利潤22.3億元、13.82億元和12.29億元。
其中,中郵消金期內凈利潤同比增速更是漲超200%,達到205.72%。興業消金和馬上消金凈利同比增速也分別達到了65.14%和94.26%。
值得注意的是,除頭部消金企業實現凈利高比例普漲外,今年,不少中小型消金公司也實現了凈利潤的同比大增。
在已披露數據的公司中,凈利潤增速在200%及以上公司達到5家。其中,上海尚誠消金和湖北消金更是高達500%和495.24%,期內分別實現凈利潤0.72億元和0.93億元。
從總資產規模角度看,截至2021年末,資產規模超過500億的消金公司同樣達到4家。招聯消金在資產規模上更是一騎絕塵,至2021年底已經達到1497億元,較期初增長37%。
此外,興業消金、馬上消金和中銀消金分列第2~4名,總資產規模分別達到618億元、610億元和543億元,分別較期初增長39%、16%和43%。
整體上看,據中金公司分析,自2009年國務院批準試點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以來,行業發展已然十余年,由于成立時間、資源稟賦、運營模式等方面的差異,消費金融公司間發展的分化加劇,頭部恒強趨勢愈發明顯。
據資本邦統計,21家披露凈利數據的消金公司2021年共計實現凈利潤110.27億元,僅前五家頭部消金便分去凈利潤87.48億元,占比達到8成。
不過,中金也進一步指出,從各項指標增速來看,消費金融公司普遍處于快速發展期、其ROE亦處于上升通道。
特別是在行業增長回歸穩健、監管趨嚴加強持牌經營、定價在監管引導下逐步下行以及征信數據的背景下,中金公司提到,消費金融公司作為全國性牌照可以跨區域展業、同時相較網絡小貸牌照在注冊資本以及杠桿要求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其牌照價值凸顯。
諸如區域性銀行(例如寧波銀行/南京銀行)以及互聯網公司(例如滴滴)均入股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增強其消費金融業務靈活性。(鄒文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