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劉曉月
(資料圖片)
一
復星大幅減持套現,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9月第一周,復星集團接連宣布4筆減持,從二級市場套現總額預計將超60億元,加上之前8月前多家旗下公司公告減持消息,合計套現超過100億。
尤其是控股股東復星高科技的減持,讓人頗為關注,自1998年復星醫藥上市,復星高科技連續持股24年,曾六度增持,此前從未賣出一股。但就在今年九月初,減持套現約30億元.
這兩個月,復星參控股的金徽酒、海南礦業、中山公用、泰和科技、三元股份、酷特智能、中糧工科、ST廣田、港股青島啤酒、復星旅游文化等多家公司均遭遇拋售。如此罕見的密集減持,自然讓人嗅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味道。
消息曝出后,還有網友發現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國內的最近一次公開發言是今年1月份,由此引發“是不是跑了”的猜測。
不過很快,13日下午,郭廣昌回國后馬上發微博表示:“作為一家植根中國的企業,中國永遠是復星最重要的根據地。”他還解釋了自己這次之所以在國外呆了這么久的原因“作為一家創新驅動的家庭消費產業集團,復星現在有接近一半的產業和員工在海外。”
今年恰好是復星系創立的而立之年,郭廣昌縱橫30載,一直被業界認為是“中國巴菲特”一般的傳奇人物,被譽為,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復星系”直接和間接控股的公司已超過了100家,投資范圍涉及生物制藥、房地產、信息產業、商貿流通、金融、鋼鐵、汽車等領域。
但是我們也知道,資本版圖這種東西,玩得好就是“飛輪效應”,但玩不好就是“多米諾骨牌”。
根據復星國際2022年半年報數據,截至2022年6月30日,復星國際流動性資產為3787.8億元,非流動資產為4709.0億元,合計8496.8億元;流動負債合計3754.0億元,非流動負債合計2757.6億元,合計6511.6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6.6%。而與此同時,復星國際經營現金流凈額為-32.86億元。
攤子大、戰線長,自然容易出窟窿,也自然容易累計風險。而立之年后往往是人的黃金上升期,那么30歲后的復星,會迎來怎樣的命運呢?
二
30年,3.8萬變8500億
復星過去30年的故事,是郭廣昌拿著3.8萬元創業,將復星總資產擴大至8500億元的故事。
郭廣昌出生于東陽橫店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在一次爆破工作中,右手炸傷,落了個殘疾,只能去當月工資15元的門衛,因此郭家經濟非常拮據。
郭廣昌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早日跳出“農門”,于是讓他報考了師范。但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郭廣昌,不甘心這輩子就只做一名鄉村教師,于是背著父母改讀高中。這個看似很小的決定,幾乎影響了郭廣昌的一生。
1985年,郭廣昌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在校表現優異的他,畢業時被留在了校團委,工作非常出色。然而1992年南巡中的領導講話直擊他的心窩,郭廣昌毅然決定辭職,借了3.8萬,和同校4位同學湊足人民幣10萬元,辦起了當時還相當少見的信息咨詢和調查專業公司——廣信科技咨詢公司。
前首富王健林,曾語重心長地告誡“浮躁”的年輕人:“不要一上來就說自己要當首富”,“要給自己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先掙他一個億!”
而實現這個小目標,郭廣昌只用了3年時間。
創業第一年,25歲的郭廣昌通過為元祖、太陽神、樂凱膠卷等公司做市場咨詢,掙到了100萬元。
創業第二年,畢業于復旦遺傳工程系的汪群斌、談劍、范偉等得力干將加入廣信,公司更名為復星,業務重點逐漸轉向以基因工程為主體的現代生物醫藥。
創業第三年,復星的幾位研發人員將課題轉化成了成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賺到了第一個1億元。
但是當然了,對于郭廣昌來說,1個億只是一個小目標而已。
1998年,國內企業改制,幾位復星元老聚在會議室,商討復星改制后的規劃——集團和旗下眾多公司上市;做中國最牛的投資集團;涉足各大產業領域。
也就是在這一年,復星醫藥的前身復星實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正式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以參股或控股的方式,迅速進入各個行業,構筑起龐大的“復星系”。
2001年,復星系收購了“老八股”之一的豫園商城(即現在的豫園股份);2003年收購了南鋼股份,成就了中國股市第一個要約收購案;2007年投資9億元,合資擁有了2.2億噸儲量的中國第一大富鐵礦——海南礦業......
復星醫藥的國際化也一同跑馬奔騰。先后收購了法國老牌度假村運營商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美國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英國百年足球俱樂部狼隊、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核心資產為Fidelidade)、德國私人銀行H&A……
由此,郭廣昌構筑起復星龐大的資本帝國——囊括醫藥、地產、鋼鐵、零售、證券、保險、休閑旅游、體育、礦產、黃金珠寶、餐飲、酒飲、信息、物流等諸多領域。
據界面新聞統計,“復星系”在三地資本市場上共參股、控股上市公司共35家,總市值8517.86億元人民幣,直接控制市值1804.74億元。
三
“投資家”,還是“企業家”
郭廣昌深諳“巴菲特”哲學。他說,“投資是在跟自己的人性作斗爭,這個人性就是貪婪,當別人都非常緊張的時候你可以勇敢一些,當別人都覺得很想買東西的時候你要更慎重一些。”
從他的布局思路來看也是如此,更多的是進行反周期投資和行業錯配,等產業周期重新復蘇后逐步退出——
像復星對建龍鋼鐵投資時,正處于中國鋼鐵行業的低迷時期及建龍本身的發展階段,因此復星得以極低的成本投資建龍;2003年投資德邦證券時,證券業也正處在低潮期;2004年投資招金礦業,黃金價格也處在歷史低點;2007年投資礦業等,這樣的投資理念使復星以低成本獲得了高收益。
毫無疑問,郭廣昌絕對是一個“投資圣手”,但是否是“企業家”,卻始終備受外界爭議。
在復星的利潤中,靠投資收益產生的利潤占比持續高企。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0.20億元、37.44億元、39.40億元,其投資凈收益分別為18.15億元、35.65億元、22.84億元。2021年,復星醫藥的凈利潤為47.35億元,僅投資凈收益就達到了46.24億元。
也就是說,復星醫藥通過并購獲得的利潤基本占其稅前利潤的一半甚至更多。
此外,2021年財報里,復星醫藥賬面上的商譽已經高達94億元,幾乎已經來到歷史最高水平,商譽減值1.5億元,占比當年近利潤的3.17%。
我們知道,商譽是上市公司收購其他公司時產生的溢價,如果收購回來的公司在未來的經營不及預期甚至出現虧損,那么,溢價收購的這部分錢就很難賺回來了,更別提未來上市公司還能在這筆收購中產生正收益。
將投資并購玩的得心應手的復星,雖然表面上獲得了賬面上的資產增值,但也因為高負債、高杠桿擴張的模式,給公司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不定時的“炸彈”。
針對復星不斷攀升的債務情況、疲弱的流動性,今年6月,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國際將復星國際的Ba3家族評級列入下調觀察名單。8月23日,穆迪將復星國際將家族評級從Ba3下調至B1,將FortuneStar(BVI)Limited 所發行債券的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Ba3下調至B1。
資本市場也用實際行動來表示了自己的質疑,今年以來,復星系上市公司股價整體低迷。以復星醫藥為例,2021年8月初,公司股價曾達歷史高價91.13元/股,總市值一度超過2400億元,然而現在只有858億。也就是說,1年左右時間,超過60%的總市值就這樣沒有了。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在過去那個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大水漫灌、錢多人傻,資本能實現快速增值,投資并購驅動版圖擴張的玩法可謂是屢試不爽。然而如今,全球黑天鵝頻飛、宏觀經濟持續低迷,“外延式并購”的風險正在加速顯現。
各大昔日的投資圣手,如今都因為負債太多,被迫賣賣賣。左減持,右拋售,賣得越急賠得越快。這兩年里,恒大是這樣,泰禾是這樣,世茂是這樣......
那么,復星會是這樣嗎?
結尾尚無定論,不過最新消息是,盡管債務壓頂,但郭廣昌的豫園股份和馬云的螞蟻集團近期聯手,拿下了一項重要戰略性項目——上海黃浦區福佑路項目——外界將其戲稱為“上海的傳家寶”,投資額在百億級別。
讓我們等待時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