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李鐳
雖然還沒有商業化產品,但對藥物領域有著高研發投入寄望于為人類健康“攻堅克難”,這是因明生物的理想。
眾所周知,關乎人類福祉的生物醫藥行業,不少公司在研發階段可謂豪擲重金,從而大幅虧損。所以,一定階段后,這樣的公司往往選擇去沖刺資本市場,由公眾投資者來繼續支撐著公司的藥物科研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因明生物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它如今正把融資目標放到了香港資本市場。
8月17日,廣州因明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明生物)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IPO上市,中金公司、瑞信為其聯席保薦人。
01
官網尚需等待中
資料顯示,因明生物創立于2019年10月,作為一家創新驅動型的生物制藥公司,致力于自主研發的首創新藥,來解決全球多個醫療領域尚未獲滿足的臨床需求。目前,因明生物的研發團隊有169名人員,其中有著多名潛心鉆研免疫治療、眼科藥物等領域的科學家。該公司擁有一條產品管線和一款核心產品。這條產品管線主要包括七種在研藥物,涵蓋眼科藥物、重組蛋白肉毒素、小分子免疫藥物和細胞治療等。其核心產品名為”QA102“,主要用于治療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截至2022年8月11日,因明生物的產品管線主要包括七種在研藥物,各項在研藥物均為自主研發,涵蓋眼科藥物、重組蛋白肉毒毒素、腫瘤免疫藥物以及寵物免疫藥物四大領域。
《港灣商業觀察》試圖打開因明生物官網,但其只能看到一張關于公司介紹的說明,其他則無法打開,官網稱,“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有港股投資人士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對于遞表的企業而言,招股書和官網都是投資者查閱或聯系公司的重要渠道,如果官網無法打開,則多少說明公司準備工作有所不足,畢竟,投資者都希望可以了解更多公司的發展,招股書可以參考,官網則往往代表了一家公眾公司的重要招牌或門面。不過,這類情況也不少見?!?/strong>
02
凈虧損超13億元
財務數據層面,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4個月,因明生物的其他收入分別47萬元、168.2萬元、148.6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73億元、-7.69億元、-4.17億元,累計虧損為13.59億元。
報告期內,因明生物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其他金融負債的公平值變動虧損分別為1.03億元、4.67億元、3.11億元。
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因明生物的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6970.2萬元、2.21億元和9571.2萬元,累計為3.86億元。
針對虧損原因,因明生物介紹,絕大部分虧損由其研發開支產生的成本、行政開支及其他金融負債的公平值變動虧損導致。
據悉,在報告期內,因明生物的研發開支分別為6090.8萬元、2.26億元和8973.5萬元,CRO開支與員工成本是因明生物研發開支的主要支出項目,二者合計占公司研發總開支的比例分別高達77.95%、60.02%、72.12%。因明生物目前的研發團隊有169名成員,其中164名雇員位于中國,另外5名雇員位于美國。
企查查顯示,因明生物目前已經融資到A+輪,而2021年公司就進行了2輪融資,分別是2021年3月融資金額為6000萬美元,9月融資金額為5000萬美元,兩輪融資的投資機構包括高榕資本、橫琴金投、境成資本、華金資本等。
融資是為了發展,虧損同樣也是為了更好發展。而在眼科領域擁有一定研發技術的因明生物,上市前無疑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同。
國泰君安研究認為,?近年來,中國眼科患病率不斷增加,但診斷率較低,大量眼科患者需求尚未被滿足。眼科藥物雖然技術壁壘較高,但隨著新藥和新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我國眼科用藥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壯大,該領域前景廣闊。
03
市場前景雖好,商業化轉化能否實現?
“眼科是研究發生在視覺系統,包括眼球及與其相關聯的組織有關疾病的學科,眼病一般可根據發病位置分為眼前和眼后疾病。由于人口老齡化、電子產品廣泛使用、用眼強度加大,近年來各類眼病發病率不斷呈上升趨勢。Frost & Sullivan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的十大常見眼科疾病依次為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及散光)、結膜炎、干眼癥、白內障、瞼緣炎、視網膜病變、斜視、弱視、青光眼和葡萄膜炎?!?/p>
據了解,因明生物的核心產品為QA102,屬于小分子在研藥物,用于治療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是一種導致老年人不可逆視力損傷的嚴重致盲性眼病。公開資料顯示,干性AMD患者占到了AMD患者總數的80%-90%,是導致老年人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該藥物為口服藥物,因明生物表示,能有效提升患者依從性,且與目前正在臨床開發的其他干性候選藥物相比,QA102采用了一種獨特的作用機制。
然而,現實的問題是,世界范圍內尚未研發能防止干性AMD惡化的獲批療法,既說明市場空間巨大,同時也表明難度相當巨大。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計全球干性AMD市場將由2023年的2.98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16.9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38.5%,2030年,這一市場將達到72.7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33.8%。一旦有效治療藥物獲批并商業化,市場將呈爆發式增長。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信息,QA102是由中國公司開發的首個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并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行臨床試驗的在研藥物。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全球尚無有效治療方法,而QA102已于2022年5月在美國開展II期臨床試驗。
截至目前,除QA102外,全球還有4種已進入II期及以上臨床試驗的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小分子在研藥物。其中進展最快的是AlkeusPharmaceuticals公司的一款藥物,已于2019年2月進入三期臨床。在國內,因明生物已向中國國家藥監局申請4項藥物臨床試驗申請,其中有3項已獲批。
整體來看,因明生物在研產品尚處于前期階段,距離推向市場以及商業化變現都還有漫長之路,公司目前尚無任何商業化銷售的產品。
因明生物在招股書中坦言,生物制藥產品的臨床開發過程漫長、成本高昂,加上結果不確定,早期研究及早期臨床試驗結果,也可能無助于預測最終的試驗結果。
“我們的業務及財務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臨床階段及臨床前階段在研產品成功與否。倘若無法成功完成臨床開發、獲得相關監管批準或實現商業化,或在上述任何方面遭遇重大延誤,公司的業務及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惫颈硎?。
有市場人士告訴《港灣商業觀察》,擁有核心的技術優勢對生物醫藥公司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前期虧損并不是問題,問題是其核心技術優勢在全球范圍內,是否真正具備?或者說領先同行多久?如果說同行能迅速研發成功,繼而轉化為商業化,哪怕只晚一步,可能公司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也意味著前期的努力等于白費。
因明生物在技術層面如何與國際同行展開競賽,商業化變現之路預計還需要多久,其核心競爭力又真正體現在哪些方面,《港灣商業觀察》試圖就這些問題聯系因明生物,未能收到相關回應。(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