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二次涉水新能源,到底像第一次那樣做個“有故事的芝麻”,還是真正能像杉杉股份一樣轉型成功?答案還未曾可知。但新能源行業具有投資周期長、資金規模大、技術集中度高等特點,市值不足40億元的黑芝麻,除了想盡辦法搞銀子外,還需要跨越技術門檻。
【資料圖】
文/每日資本論
芝麻開門,黑芝麻新能源能開門嗎?
10月14日,南方黑芝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黑芝麻)股價小幅低開后圍繞著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做震蕩。
大幅低開,全天股價低位震蕩,最低一度跌幅近6%。截至當日收盤,其股價為4.83元,微跌0.41%,總市值不到36.08億元。
這意味著,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的反彈行情或將結束,而10月12日搶漲停板的投資者大多數都被套。實際上,10月11日漲停板封得很不堅決,而第二個漲停板更是尾盤最后幾分鐘勉強封板,K線圖走的好看,但理智一些的投資者已經退出。
技術面分析,黑芝麻在8月24日到9月7日,有一波單邊快速拉升近翻番的行情。之后,15個交易股價便回歸到60日均線,隨后又開始一波現在的行情。成交量也是放大到縮小,再到放大過程。理論上,目前的反彈可以定義為,主力利用散戶搶反彈心理,派發剩余的小部分籌碼。
不過,股吧里仍有部分投資者認為黑芝麻的股價還有大漲的可能。
理由是,10月9日,黑芝麻公告稱,其擬授處置的資產賬面值合計約6.64億元,占公司最近一年經審計總資產的13.02%、凈資產的25.37%。另外,公司擬對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資5億元,增資完成后,公司持有天臣新能源59.09%股權。目前,天臣新能源正在進行南京生產基地的生產廠房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尚未有鋰電池產品銷售。
據悉,此次增資的標的公司天臣新能源是由黑芝麻、天臣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和大連智云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共同出資設立的企業,分別持有30%、68.80%、1.20%的股權。增資完成后,黑芝麻將持有天臣新能源59.09%股權,天臣新能源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也就是說,傳統的食品企業也開始跨界涉足新能源。未來,天臣新能源一旦打開局面,對母公司的業績就會起到大幅提振作用。
但緊接著,10月10日,深交所就向黑芝麻下發關注函——“結合鋰電池組件當前的行業發展現狀、市場競爭格局、行業壁壘、核心技術、你公司主營業務等因素,說明你公司是否存在‘蹭熱點’的情形?”并要求黑芝麻于10月21日前報送相關材料。
毫無疑問,作為國內最火熱行業之一的新能源行業,大多數公司只要一沾邊,股價就受到追捧。比如,7月份德聯集團只是因為回答投資者的提問說了一句,“公司在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儲能在考慮范圍內。”結果,其股價連續4個漲停板。
簡單說,資本市場在新能源方面幾乎蠻不講理。
而黑芝麻似乎也逃不出這個圈圈。據悉,天臣新能源目前尚未有鋰電池產品銷售,只是計劃同步在江蘇南京市、江西南昌市建設磷酸鐵鋰電池生產基地,生產方型磷酸鐵鋰電池等系列產品,全部達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約136億元。
換言之,一切都是計劃,落地還早。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黑芝麻還能再來一波行情嗎?答案顯而易見。用網友的話說來說:“有故事的芝麻”,但這波故事已經講完。
天花板
黑芝麻公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彼時,李漢榮兄弟與韋清文一起,創辦廣西南方兒童食品廠。這家廠后來成為黑芝麻的大股東廣西黑五類食品集團的前身。
1990年,黑芝麻糊系列產品通過北京亞運會的展銷,迅速打開了北方市場。隨后,逐漸推向全國市場。2004年,黑五類成為上市公司廣西斯壯第一大股東。次年,更名為黑芝麻。
黑芝麻一路高歌猛進,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40%以上,并長期占據糊類食品市場第一位,是國內糊類食品絕對龍頭企業。然而,傳統食品企業都會遇到一個難題,如何打破天花板。
從黑芝麻近10年財報來看,從2012年到2017年,黑芝麻的凈利潤基本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率,尤其2017年凈利潤同比增長了580%。但2018年開始,黑芝麻的業績形成了斷崖式下跌——凈利潤同比開始兩位數的下跌。2021年更是創紀錄地凈利潤虧損超1億元,同比暴跌1297.48%。
伴隨利潤的斷崖式下滑,黑芝麻還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致品牌形象受損。2016年初,黑芝麻的5批次產品因大腸桿菌群超標登上北京市食藥監局質量黑榜。2016年9月29日,江西省食藥監局通報,3批次南方黑芝麻糊涉及大腸菌群、菌落總數超標。
細心的投資者或許會發現,在2017年業績頂峰之前的2016年黑芝麻的業績就曾出現過大幅波動。當年的凈利潤從2015年的1.49億元,大幅下滑至1631萬元,同比驟降89%。換言之,這個時候,黑芝麻就已經觸碰到天花板了。
多元化難題
事實上,黑芝麻的管理層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
早在2011年,黑芝麻即推出了新品黑芝麻露。產品上市后也有一定的市場,不過總體表現一般。2013年,南方黑芝麻成立飲品事業部,先后推出了黑芝麻乳、罐裝飲料等產品,準備從“糊”到“液”的轉型。理論上,這是順勢而為,但通過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已經很難看到蹤影。
2016年,黑芝麻看中了“大健康產業”,主打產品“黑黑乳”,定位“輕體輕脂”,為攻下年輕消費群體,并重金進行廣告宣傳。但由于種種原因收效一般。此外,黑芝麻還收購了湖北京和米業有限公司和荊門彭墩漢光富硒米業有限公司兩家生產富硒大米的企業,打造健康大米、健康果蔬業務。然而這兩家公司也未見產生多大的動靜。
敲黑板!2016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達到1280億元,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0%。對于這個在之后被證明是市場前景廣闊的市場,黑芝麻也怦然心動。
2017年,黑芝麻公告稱,擬出資3億元參與投資新能源產業中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經營業務。這是其第一次“觸電”。除此之外,當年電商行情也十分火爆。黑芝麻還7億元的價格收購電商平臺上海禮多多100%股權。
2020年4月,黑芝麻擬以自有資金通過增資和受讓股權的方式對廣西廣投國醫投資有限公司進行投資,本次對外投資的金額為6553萬元。
簡單說,黑芝麻這些年涉足過不少熱門行業,但效果欠佳。不過,截至2020年中報,黑芝麻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都是兩位數下降狀態。而且其貨幣資金為2.28億元,短期借款卻高達8.6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6173.41萬元。顯然貨幣資金遠遠無法覆蓋短期債務。此外,其還有高達5.37億元的商譽。未來一旦商譽減值對其業績也將構成重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以后并沒有發現南方芝麻糊出現抽檢不合格的情況,這說明企業可能經過整改后,提升了產品安全性。
還有一點需要引起投資者注意。黑芝麻近期的業績不行,但在資金運作上卻屢屢“出手”。
2022年1月1日,黑芝麻發布公告稱,因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黑芝麻未依法履行相關審議程序和信披義務,證監會廣西監管局對黑芝麻、董事長韋清文等相關責任人,出具警示函。
而且從2021年12月以來,黑芝麻已經收到三份函件,前兩次分別為深交所通報批評處分、廣西證監局監管措施決定書。三份監管文件均直指在2017年-2020年,其股東、實控人及關聯人對黑芝麻“非經常性資金占用”以及“違規對外財務資助”。
如今,黑芝麻二次涉水新能源,到底像第一次那樣也就是個“有故事的芝麻”,還是真正能像杉杉股份一樣轉型成功?
答案還未曾可知。但新能源行業具有投資周期長、資金規模大、技術集中度高等特點,市值不足40億元的黑芝麻,除了想盡辦法搞銀子外,還需要跨越技術門檻。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